326,海上之盟
1120年——1123年 宋金簽海上之盟夾擊遼國。宋軍伐遼失敗。金軍滅遼。宋朝以歲幣換取金人歸還燕京六州。
??阿骨打率軍殺奔遼國的上京(內蒙巴林左旗林東鎮)。
??遼國有五個都城:上京、中京(內蒙古寧城縣)、東京、南京(北京市)、西京(山西大同)。其中上京是首都,其他都是陪都。
??天祚帝當時住在中京,正在附近山中打獵。
??金兵殺到上京。這時宋朝的使者趙良嗣也來到上京。
??趙良嗣原名馬植,是生活在遼國的漢人。當年童貫曾作為宋朝的使臣出使遼國,結識了在遼國任職的馬植。馬植隨童貫回國,並由童貫推薦給宋徽宗。馬植獻計,建議宋金聯手滅遼。宋徽宗對馬植的計策非常滿意,賜名趙良嗣。趙良嗣此番作為宋朝的使節拿著宋徽宗的親筆信來找阿骨打商談結盟的事。
??阿骨打對趙良嗣講,你等我攻下上京再談合作的事。我讓你看看我是怎麽用兵的。
??阿骨打親自指揮攻城。金兵蜂擁而上,不到半天功夫就攻破上京的外城。
??遼將原本以為上京城牆高大固若金湯,固守待援一點問題沒有,沒想到在金兵強大攻擊力麵前城池如紙糊的一般一擊便破。遼將信心崩潰,獻城投降。
??打下上京,阿骨打開始跟趙良嗣談判。兩人達成協議:宋金來年同時出兵進攻遼國。滅掉遼國之後,宋朝尚未收複的燕雲十四州歸宋朝所有。宋朝把原來給遼國的進貢轉給金國。
??這個協議被稱作海上之盟。之所以稱作海上之盟是因為宋金兩國的使者通過海路來往。原本趙良嗣稱盟約為宋金盟約,但是金人不幹,不同意宋朝在前金國在後。趙良嗣也不願意稱之為金宋盟約,於是順口起了個海上之盟的名字。
??趙良嗣帶著海上之盟回國交差。宋徽宗對盟約很滿意。不過當時國內出現方臘之亂,宋徽宗暫時無暇考慮伐遼之事。他安排童貫先去平定了方臘之亂。
??方臘是浙江的漆園主。他是明教中人。明教又名摩尼教,來自波斯,在唐代傳入中國,假托佛教在中國傳播。方臘算不算明教教主不得而知,至少是一個分舵的舵主。他不滿貪官汙吏的盤剝,借助明教聚眾起義。“誘脅良民為兵,不旬日,聚眾至數萬”。“凡賊兵所至,得官,必斷臠支體,探其肺腸,或熬以膏油,叢鏑亂射,備盡楚毒,以償積怨”。
??方臘宣稱要用十年的時間推翻暴政,救百姓黎民於水火。起兵後,各地明教教徒紛紛響應。起義軍最多時達幾十萬人。這種聲勢不可能不引起宋徽宗的重視。
??宋徽宗“乃罷北伐之議”,讓童貫率領十幾萬官軍前去平定。
??據野史說宋江也參加了平亂之戰。正史也提及有人上書朝廷建議招撫宋江,讓他戴罪立功去打方臘。但宋江投降後就沒了下文,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去討方臘。即使去了肯定也不會是主帥。《水滸傳》宋江率梁山好漢討方臘的情節於史無據。
??方臘的軍隊連盔甲都沒有,跟官軍對陣不是對手。但畢竟人多麵廣,童貫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把方臘之亂平定。
??“臘之亂,凡破六州、五十二縣,戕平民二百萬。所掠婦女,自賊洞逃出,裸而縊於林中者,相望百餘裏”。
??方臘打著拯救黎民百姓的名義起兵,結果遭殃的也是百姓。以起義冠名方臘難以服人。
??童貫在平亂期間了解到百姓之所以參與變亂,“困花石之擾”是一個重要原因。於是他以皇帝罪己詔的名義宣布停運花石綱。“吳民大悅”。這個維穩措施對方臘之亂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對平亂肯定是有幫助的。不過宋徽宗得知童貫替自己下罪己詔並不是很開心。但童貫得勝而歸,宋徽宗也不好說什麽。他封童貫為太師、楚國公。
??打完方臘,北伐重新被提上日程。但此時宋徽宗已有反悔之意。
??首先,遼國實力猶存,並且已經風聞宋金海上之盟。宋徽宗擔心遼國報複,不敢履行海上之盟。其次,金國拒絕歸還雲中之地。
??海上之盟到底有沒有涉及雲中之地至今是個謎。宋徽宗的本意是收回石敬瑭割讓遼國的燕雲十六州,但他在親筆信裏語焉不詳,隻含糊地說“以燕京一帶本漢舊地,約夾攻契丹,取之。”據說趙良嗣在跟阿骨打談判時把宋徽宗的意思解釋清楚了,也就是包含雲中等州,但是沒有落實到文字上麵。後來宋朝發現問題要求落實到文字上,但金國隻答應歸還“燕京七州,而不許雲中”。
??有這麽一個差頭,宋徽宗不想再跟金國合作伐遼。
??1122年,金國重啟攻勢,攻陷了遼國的中京。
??先前金兵攻克了上京(內蒙赤峰巴林左旗)。上京是遼人的老家。上京淪陷對遼人的士氣打擊頗大。遼人已有亡國之憂。
??天祚帝逃到南京(北京)。他不思進取,沒有設法收拾已經一片狼藉的軍政卻依然有心情去打獵遊樂。遼人對他深感失望。
??遼國貴族再次謀立新帝,打算讓天祚帝的兒子提前即位,讓天祚帝去做太上皇。但是謀劃未成就泄露了消息,天祚帝大開殺戒作為報複。參與謀劃或被天祚帝懷疑參與謀劃的人不是被殺就是逃走投降了金國。內亂使遼國離心離德軍心渙散。
??阿骨打得知這一情況立即率軍再打遼國,一氣打到中京。遼軍全無鬥誌,不戰自潰。金兵隨即又殺奔遼國的南京。
??天祚帝見勢不妙畏敵而逃,放棄東北逃往西京(山西太原)。他臨走時對手下講:金人不可能遠離巢穴三千裏打到西京去。即便他們打到西京,我向西可投外甥之國西夏,向南可投兄弟之國宋朝,仍不失一生富貴。
??天祚帝的話傳開,遼國軍民對他徹底失望。哪有一國之君棄國家於不顧,隻考慮自己安危富貴的?
??等他走後,留守東北的遼國大臣擁立天祚帝的堂叔耶律淳為帝,廢天祚帝為王。曆史稱耶律淳的政權為北遼。
??金兵直取南京是為了實施斬首行動,擒賊先擒王,得知天祚帝西逃山西也掉頭西進。天祚帝以為金兵不會遠離巢穴,結果失算了。他跑到哪,金兵就追到哪。山西的地盤全丟不說,西京也沒了。天祚帝沒按原先計劃逃到西夏或宋朝,而是北逃夾山。夾山在蒙古的大青山附近。他隱身的地方非常隱蔽,據說隻有遼國宗室的少數人知道。金兵一時不知天祚帝的去向,隻得暫時駐足山西。
??遼國五京已經被金人拿下三京。遼國顯然大勢已去。
??宋徽宗決定履行海上之盟,北伐遼國,收複燕雲之地。
??北遼皇帝耶律淳即位後一麵向金國請和,一麵跟宋朝結好。他向宋徽宗表示願意跟宋朝友好相處,不再要宋朝的“歲幣”。但宋朝此時已整軍北上,準備和金兵夾擊北遼,對北遼的示好根本不屑一顧。
??北伐的統帥依然是童貫。童貫率領二十萬大軍北上伐遼。
??童貫兵分兩路夾攻幽州。但這兩路部隊竟然全部大敗而回。遼軍懼怕金兵可不怕宋軍。雖然遼軍已經被金兵打得半殘,但半殘之軀竟也能讓宋軍無法招架。
??遼軍雖然取勝,但沒有乘勝追擊。耶律淳病死了,遼人立天祚帝的次子為帝,北遼的政局又發生動蕩。漢人和奚人受到遼人的猜忌和排擠,不願再給遼人賣命。
??易州的漢人守將和涿州的奚人守將先後向宋朝獻城投降。宋軍白撿了兩座城池。
??正在山西搜捕天祚帝的阿骨打聽說宋軍北上,擔心宋軍滅了北遼搶占東北。他留下少數部隊繼續追捕天祚帝,率主力返回東北準備跟宋軍夾擊北遼。
??童貫得知金兵來了,恢複了信心,再次出兵跟遼軍交戰。結果,宋軍依然是大敗而回。遼人或賦詩或編歌,譏諷宋軍的無能。
??宋軍一敗再敗,將可憐的軍事實力在金國麵前暴露無餘。
??金兵向北遼發起進攻。遼軍在居庸關布下重兵防守。結果倒黴的遼軍遇到地震,地動山搖,山崖崩塌,被砸死的遼軍不計其數。金兵不戰而勝。
??遼人認為這是老天要滅遼國,再打也沒什麽意思了。燕京(北京)舉城投降。
??自此遼國的五個都城都被金國占領。遼國隻剩下漠南一些地盤和在那裏東躲西藏打遊擊的天祚帝。
??宋朝派趙良嗣去向金國討要燕雲十四州。阿骨打嗤之以鼻:我們在和遼軍作戰的時候,你們在哪呢?燕京是我們打下來的,憑什麽給你們啊?
??趙良嗣說,我們好歹也是出兵打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咱們既然簽了協議就應該照協議執行。
??經過漫長的談判,阿骨打勉強同意把燕京及所屬六州還給宋朝,但要求宋朝增加歲幣作為補償。至於山西雲州及所屬各州,因為金軍需要駐紮在那裏搜捕天祚帝,所以暫不歸還。
??宋徽宗派童貫去接收燕京。“燕之金帛、子女、職官、民戶,為金人席卷而東, 損歲幣數百萬,所得者空城而已”。
??童貫收回六州。消息傳回國內後舉國歡慶。雖然隻有六座空城,但畢竟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成果。
??當年宋神宗有言在先,有能收回燕雲十六州的封王。童貫收回了燕,以此功被封為郡王。
??宦官封王,之前隻出現過一次,那就是唐朝時的李輔國。唐代宗要殺李輔國,明升暗降解除了他的兵權,封王不過是個幌子。宋徽宗封王則是實實在在要獎勵童貫,將收複燕京歸功於童貫。
??實際上童貫北伐屢戰屢敗。如果硬說功勞,涿州、易州舉城投降算是童貫統戰工作做得好。收複兩城之功抵兩次戰役兵敗之罪,能功罪相抵也就不錯了,封王有點太過。
??宋徽宗封賞所謂有功將士也掩蓋了宋軍戰鬥力問題。被金兵打得丟盔卸甲抱頭鼠竄的遼軍打得宋軍丟盔卸甲抱頭鼠竄,說明宋軍的戰鬥力差到了什麽程度!宋朝君臣沒人總結兵敗原因,探討解決辦法,盲目歡慶收複燕京的勝利。
??燕京是人家金國打下來的不是宋朝打下來的,是宋朝花錢買回來的,有什麽值得慶祝的?並且宋徽宗他們不知道,金人隻不過是不想在沒有抓到遼國皇帝前橫生枝節,先扔個雞肋把宋朝穩住而已。
??趙良嗣出使金國回來就對人講,宋金的和平最多能保持三年。
??阿骨打也對自己人講過,不過兩三年,我就會把燕京奪回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