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慶曆和議
1033年——1044年宋夏爆發戰爭。戰爭以宋“歲賜”議和結束。
??現在的李元昊已經跟當年的李繼遷不能同日而語,不僅地盤擴張了很多倍,人口也增加了很多倍。想當年李繼遷不過幾萬人馬而已。現在的李元昊擁兵50萬。“吐蕃、達靼、張掖、交河,莫不服從”。
??達靼是來自蒙古草原的突厥人的一支。交河在西域境內。西夏的勢力範圍從黃河以西一直延伸到西域,包括陝甘寧青疆。這個範圍內的各民族都歸附了西夏。
??李元昊率兵進攻宋朝的延州(陝西延安)。
??延州受到攻擊向後方請援。各路援軍立即開往延州。
??援軍走到三川口(陝西延安安塞區東)的時候遭遇西夏軍隊。兩軍激戰兩天,宋軍大敗。
??適逢天降大雪,夏兵在延州城外饑寒交迫,於是撤兵而走。
??朝廷對三川口之敗非常震驚。宋仁宗重新組織軍隊增援西北。他任命夏竦為安撫使,韓琦和範仲淹為副使,前去西北指揮作戰。
??這三人都是文官,飽讀詩書之士,沒有領兵打仗的經驗。
??夏竦靠“恩萌”做官,從主簿(文員)做到戶部尚書。
??韓琦是進士出身,以詩詞聞名。時任知製誥,負責起草詔書。
??範仲淹是應天府書院的高才生。應天府書院是宋朝四大學院之一,用現在的說法叫全國重點中學。中學畢業後考上進士,入朝為官。時任權知開封府,相當於首都開封的代理市委書記。
??宋朝皇帝重文輕武。“滿朝朱紫貴,全是讀書人”。穿紅袍、紫袍的高官都是熟讀聖賢書、有本科以上學曆的文人。連帶兵的統帥都使用文官。武官隻是充當鷹犬的角色。不過隔行如隔山,文官畢竟不是幹這行的,即使熟讀兵書也不一定能運籌帷幄。
??韓琦和範仲淹在戰略問題上發生了分歧。老韓主張攻,老範主張守,各有各理,各不相讓。夏竦也協調不了,隻好上報朝廷讓皇帝裁決。宋仁宗更沒主意,讓他們自便,各帶一半兵,愛攻攻愛守守。
??韓琦坐鎮涇州(甘肅涇川)積極準備進攻。範仲淹坐鎮延州修造防禦工事。
??夏竦很是無奈,上書朝廷,反對分兵。敵軍集結兵力迎戰我軍。我軍兩路夾擊,尚且擔心有一路遲到,不能重創敵軍。如果單靠一路迎戰敵軍,恐怕沒有勝算。
??朝廷議而不決。李元昊已經殺過來了。
??李元昊進犯渭州(甘肅定西隴西縣東南)。範仲淹堅守不出。韓琦主動迎戰。
??韓琦傾軍而出,派將軍任福前去迎戰。
??李元昊以詐敗吸引任福來追。任福果然上當,被李元昊牽著鼻子引進了口袋陣。宋軍大敗,損失一萬多人。任福戰死沙場。
??韓琦被宋仁宗陣前撤職。
??朝廷命範仲淹率軍再戰李元昊。範仲淹說任福是邊關名將,尚且打不過李元昊。我手下沒人,更沒勝算。還是繼續打防守反擊的好。範仲淹拒絕出兵。
??朝廷對範仲淹非常不滿。後來聽說範仲淹和李元昊私下有書信來往,朝廷大怒。
??原來,李元昊為了麻痹宋軍派人向範仲淹假意求和。範仲淹知道李元昊並非真心要和,寫信勸降,曆數戰與和的利弊。警告他,如果真打起來,你可不是個兒。信使一來一往之間,韓琦已經敗了。李元昊回信大加譏諷:就這點能耐還想跟我打?
??範仲淹感覺背著朝廷跟李元昊書信來往有些不妥,便把來往書信刪減後寄給朝廷。他刪減的是李元昊不敬之語。但朝廷認為範仲淹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人臣無外交”。範仲淹背著朝廷跟李元昊談戰言和就已經有錯在先。朝廷有人建議處死範仲淹。後來有人替範仲淹辯護,說他的初衷畢竟是想招降叛軍,罪不至死。朝廷最終把範仲淹撤職。
??遼國得知宋軍被西夏打得一敗塗地,對宋朝起了輕蔑之心,決定撕毀“澶淵之盟”出兵南侵。
??1042年,遼軍在幽州集結,準備南下。
??宋朝這邊得到消息,一方麵加強河北戰備,開展大練兵活動;一方麵派人去跟遼人談判。
??遼人派間諜偵察宋軍練兵,發現宋軍並不弱,至少河北宋軍的戰鬥力不弱。遼人開始重新衡量南侵的利弊,最終決定先跟宋朝談判,談不成再說。
??遼人要求宋朝歸還關南之地。宋朝堅持領土問題不容談判,隻能談判“歲幣”問題。宋朝答應增加“歲幣”二十萬兩白銀,也就是每年多給他們二十萬兩白銀的援助。遼人想想,南侵勝負難料,還不如多得個錢實惠,於是中止了南侵計劃。
??李元昊得知遼國準備南侵,宋軍注意力轉向北方,立即率軍卷土重來。
??十萬夏軍兵分兩路夾擊渭州。宋朝涇源招撫使王沿命令前線部隊依城防守,然後打防守反擊。但是他手下的將領違背命令主動出擊去打李元昊,結果被李元昊引至定川寨(寧夏固原西北)包圍起來。李元昊切斷了定川寨的水源,讓宋軍連口水都沒的喝。宋軍要吃沒吃要喝沒喝隻能選擇突圍。野外是西夏騎兵的天下。宋在突圍過程中死傷大半,一敗塗地。
??宋軍一戰不如一戰。
??宋軍幾十年不打仗似乎已經不會打仗了,戰鬥力嚴重退化。宋仁宗隻得下令轉攻為守,不再主動出擊。
??西夏以騎兵為主,善野戰。宋軍主動進攻稍不留神就讓西夏鑽了空子。所以宋仁宗安排宋軍據城防守,跟西夏打消耗戰。
??宋仁宗重新啟用韓琦和範仲淹。韓琦也不敢再吵吵著攻了,構築永久工事,和範仲淹一起據守邊境。
??西夏對宋軍堅守不出也是想不出應對之策。雙方因此轉入對峙。
??但是大軍老在邊境待著也不是個事,花錢嘩嘩的。宋仁宗開始考慮講和。
??西夏也抗不住了。西夏吃的糧穿的衣喝的茶都來自中原。西北那地方土地貧瘠氣候惡劣,長根草都難。中原邊界一關,西夏的生活立馬回到原始社會。
??李元昊又來向範仲淹試探講和一事。範仲淹這回學乖了,立馬上報中央。宋仁宗早已此意,準奏。
??1044年,宋夏雙方經過談判簽訂“慶曆和議”。慶曆是宋仁宗的年號。
??慶曆和議的主要內容是,西夏向宋朝稱臣,宋朝“歲賜”西夏價值25萬兩白銀的絹、茶等物,並且恢複邊境貿易。說是“賜”,實際上也是仿遼國的先例用錢來擺平衝突,再簽一個“澶淵之盟”。
??宋仁宗跟宋真宗一樣也是抱著破財免災、花錢買平安的想法解決兩國爭端。隻算經濟賬,不算政治賬。不過戰鬥力在那擺著,算政治賬又如何?
??雖然西夏向宋朝稱臣不過是名義上的稱臣。宋朝承認西夏獨立。宋夏是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河西走廊從此從中原割裂出去。
??從此,宋朝和遼國、西夏三國鼎立。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