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中華世紀談> 311,遼夏為患

311,遼夏為患

  997年—,1004年 宋真宗繼位。宋真宗以李沆為相開“鹹平之治”。遼人數度南侵皆被擊退。夏占靈州,立足西北。


  ??宋真宗上台後奉行清心寡欲、清靜無為的執政理念,修生養息。這不是他願意這樣做,而是他的宰相李沆設法讓他這麽做。他實際上是一個多欲多求喜歡折騰的人。


  ??呂端因為年事已高,在輔佐宋真宗坐穩龍椅的第二年就死了。宋真宗任命他的師傅李沆接替呂端。


  ??李沆對宋真宗非常了解,知道他是一個喜歡折騰的人。如果宋真宗認為天下太平必會放縱自己的各種欲望。所以李沆常常以災禍變亂警示宋真宗安心治理國家。


  ??當時的宋朝也的確是內外多事,國內水旱連連,民變不斷,李繼遷作亂西北,國外有遼國虎視眈眈。李沆不斷在宋真宗耳邊吹風,督促他把注意力放在穩固統治穩定政局上麵。因此宋真宗在即位初期勤於政事,注意節儉,盡量不去打擾百姓的生產生活。他盡量減輕百姓的負擔,促進生產,增強國力。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宋真宗時期,隨著鐵器製造工藝的發展,農具得到改進,勞動效率提高,耕地麵積隨之擴大,農業得到長足發展。


  ??踏犁的普及使農民擺脫了對耕牛的依賴。宋朝踏犁非常輕便,“不用牛,以人力運之”。人就能拉得動,這對於缺少耕牛的農民是一個重大利好。犁地是開荒和耕種的最重要的工序。


  ??另外還有秧馬等一係列提高勞動效率的農具被發明出來、普及開來,都對農業生產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宋真宗從東南亞引入優良稻種,推廣旱稻種植,使中國糧食產量劇增。旱地也能種稻子,這也促進了農民開荒的積極性。


  ??宋朝耕地麵積從宋真宗初期的300萬頃增加到宋真宗末期的500萬頃。


  ??另外,宋真宗鼓勵外貿。海上貿易在宋朝開始蓬勃發展起來。


  ??總之,宋朝在宋真宗時期進入經濟繁榮時期,人稱“鹹平之治”。宋真宗的第一個年號叫鹹平。


  ??999年,遼國突然大舉南侵。


  ??蕭太後帶著遼國皇帝坐鎮幽州親自指揮。遼軍向保州(河北保定)發起試探性攻擊。保州守將石普迎戰,擊敗遼軍,殲敵兩千。


  ??宋真宗得知遼國皇帝禦駕親征,為了鼓舞士氣也禦駕親征,坐鎮澶州(河南濮陽)指揮。


  ??遼軍不敢再找保州的麻煩,轉戰遂城(河北保定徐水縣)。


  ??當時駐防遂城的是楊業的兒子楊延昭。他當時是保州緣邊都巡檢使(駐防邊境的將領)。


  ??楊延昭帶領不多的部隊死守遂城。遼軍屢次進攻都被楊延昭擊退。但是遂城城牆並不堅固,如果遼軍一直狂攻不止,楊延昭不一定能守得住。


  ??當時天氣非常冷。楊延昭靈光突現想出一計。他組織百姓往城上運水,然後往城牆上潑。水還沒流到城下就已經凍成冰。很快,遂城披上一件冰做的盔甲,又滑又堅硬。遼軍再想往上攻,腳下打滑,梯子也架不穩。用石砲轟,冰層先卸去石砲的七分力。


  ??遼軍想破腦袋也想不出破解之法,隻得怏怏而去。


  ??兩次攻城不下,遼軍統帥蕭太後改變戰法,讓遼軍騎兵向南穿插,分割宋軍南北聯係,孤立河北諸城。


  ??宋真宗得知遼軍向黃河而來,難免有些緊張。天寒地凍,黃河冰封,天塹已經變通途。遼軍可以直接殺到澶州城下。


  ??大臣建議宋真宗往前頂而不要往後退。退一步都會動搖軍心。對方統帥是太後,我們皇帝親自出馬才能在氣勢上麵壓倒他們。


  ??宋真宗非常向往宋太祖、宋太宗的功績,很想在武功上麵有所成就,很痛快地接受了大臣的建議。


  ??宋真宗於是頂盔披甲禁軍北上迎敵,進駐大名府(河北邯鄲大名縣)。


  ??河北諸城守軍得知皇帝禦駕親征,士氣大振,積極展開反攻。


  ??蕭太後得知宋真宗來了,擔心孤軍深入腹背受敵,下令遼軍帶著搶掠來的戰利品趕緊撤出戰鬥回國。宋真宗派軍追殺,斬獲頗豐。


  ??宋真宗一出馬就嚇退遼軍。他非常高興,跟大臣們以詩唱和紀念,凱旋而回。


  ??宋真宗在回京的路上得到四川發生兵變的消息。這讓他作詩的興致一下子沒了。


  ??叛軍占領了成都,迅速出兵去攻打劍門,試圖關上四川大門割據稱王。所幸劍門守軍據險反擊,擊退了叛軍。叛軍返回成都據守。


  ??宋真宗擔心劍門有失,急派軍隊去收複四川。官軍從劍門順利進入四川,隨後包圍了成都。


  ??正規軍對正規軍,雙方大戰一年才分出勝負。官軍最終打敗叛軍,收複了成都。


  ??名臣張詠坐鎮四川時,四川一直太平無事。宋真宗後來把張詠調到杭州。沒想到張詠剛走,四川就出了這麽大的亂子。宋真宗趕緊又把張詠調回了四川。


  ??平叛期間,又出現兩件事讓宋真宗煩心不已,一是黃河決口,二是李繼遷作亂。黃河決口,橫掃了黃河北岸數州。李繼遷趁宋軍無暇顧及西北出兵襲擾靈州。


  ??對於黃河,宋真宗派人去治理,對災民進行救濟。


  ??對李繼遷作亂,宋真宗不知道該怎麽處理。讓西北地方軍去對付李繼遷,西北軍數量太少沒這能力;讓禁軍前去助戰,宋真宗又放心不下北方邊境。遼國已經放出風來準備再次南侵。


  ??宋真宗將精銳部隊調往北方,先對付走遼人再說。


  ??1001年,遼人果然南下。遼軍精銳騎兵部隊直撲遂城。


  ??宋軍主帥王顯調集部隊與遼軍決戰。他在遂城城下部署三萬軍隊,派楊延昭率領六千騎兵埋伏遂城西北的羊山。


  ??適逢雨季,遼軍長途跋涉而來,人疲馬乏,弓箭受潮。那時弓箭的弓弦是皮質的,雨淋受潮之後失去彈性,沒法使用。遼人善騎射,但弓箭沒法使用,隻剩下騎馬衝鋒了。


  ??決戰開始後,遼軍的重裝騎兵發起衝鋒。宋軍依城而戰,用弓箭壓製殺傷遼軍,並且射殺了遼軍主將。宋軍騎兵趁機發起反衝鋒,一舉擊潰遼軍。


  ??遼軍向後敗退又遇到楊延昭的伏擊,死傷慘重。


  ??宋軍此戰大勝遼軍,斬殺兩萬人。


  ??宋真宗估計遼人暫時不會回來,迅速收兵轉戰李繼遷。


  ??1002年,宋軍六萬步騎兵西征李繼遷。


  ??宋將張凝率領先鋒軍突襲白豹鎮(陝西延安吳起縣境內),斬殺李繼遷所部五千人。


  ??宋軍進展順利,取得開門紅,如果乘勝前進必能救下靈州。但是之後發生的事情匪夷所思,宋軍駐兵不前,宋太宗把主帥王超調走。可能是遼軍那邊又有動靜,宋太宗決定先顧那頭。


  ??李繼遷趁機攻占了靈州。


  ??朝中對守還是棄靈州一直爭論不休。宋真宗優柔寡斷,一直拿不定主意。這下可好,李繼遷幫他拿了主意。


  ??李繼遷跟宋軍打遊擊戰,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宋真宗對李繼遷非常頭疼。他如果想徹底解決李繼遷,就得跟李繼遷死纏爛打,直至把李繼遷徹底打垮。但是想打垮李繼遷就得把精銳部隊長期放在西北。那樣的話,遼人肯定會趁虛而入。相比之下,遼人對宋朝的威脅更大。宋真宗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遼人那邊。


  ??遼軍在當年再次南下,攻陷梁門(在河北保定徐水縣境內)。


  ??楊延昭率軍救援,隊伍還沒列陣就被遼軍擊潰。宋太宗看在楊家滿門忠烈份上從輕發落,將楊延昭免職。宋真宗調王超駐防河北。


  ??1003年,遼軍繼續南下進攻宋朝邊境的軍事要塞望都(河北保定望都縣)。


  ??王超率領六萬宋軍前去救援。宋將王繼忠率領的先鋒軍與遼軍的先鋒軍先鋒遭遇,隨即展開大戰。王繼忠猛攻遼軍,眼看就要擊潰遼軍。這時遼軍的主力部隊趕到,穩住了陣型。


  ??王超率領的宋軍主力部隊也及時趕到。宋遼兩軍隨即展開決戰。


  ??雙方勢均力敵,戰鬥進入膠著狀態。遼軍為了打開局麵,分兵去偷襲宋軍的糧道。王繼忠見狀率軍攔截,但不幸戰敗被俘。


  ??王超見王繼忠的部隊全軍覆沒,糧草被毀,隻得撤兵,退守定州。


  ??遼軍占領了望都,分兵四處劫掠。


  ??宋太宗調兵遣將增援定州。楊延昭又被重新啟用。


  ??遼軍已是強弩之末,沒有繼續深入,帶著戰利品返回遼國。


  ??李繼遷趁宋軍北去瘋狂擴張地盤。他向東進攻宋朝的麟州(陝西榆林神木縣)、府州(陝西榆林府穀縣)等地都被擊退,轉而西去攻打西涼(甘肅武威)。


  ??西涼現在是吐蕃人的地盤。唐末時,張議潮趕走吐蕃人收複了西涼。到了五代,中原內亂無暇顧及西涼。西涼的漢族人少而番族人多,西涼的控製權逐漸轉移到番人的手裏。吐蕃崩潰後,吐蕃部落首領潘羅支在西涼割據。


  ??李繼遷向西擴張,跟吐蕃人戰到一處。潘羅支不是李繼遷的對手,被打得節節敗退。西涼也被李繼遷占領。


  ??潘羅支力戰不敵便設計智取。他向李繼遷投降,揚言自願加入到李繼遷的陣營。李繼遷很高興,令潘羅支率眾首領來營中會麵。潘羅支果然應約而至。李繼遷不再對潘羅支的誠意有任何懷疑,與潘羅支把酒言歡,盡興而散。


  ??李繼遷撤兵而走,沒想到在回去的路上遭到吐蕃伏兵的襲擊。李繼遷在箭雨中中箭負傷,被部下死保著逃出包圍。還沒跑到靈州,李繼遷就傷重而死。


  ??西涼隨之被吐蕃人奪回。


  ??黨項人擁立李繼遷的兒子李德明為主。李德明上台後跟宋朝議和,答應向宋朝稱臣納貢。宋朝要他歸還靈州。他不肯,以守喪三年不能議政為由盡力拖延。


  ??其實,李德明向宋朝稱臣並非出於真心,而是想穩住宋朝,集中精力跟吐蕃人作戰以報殺父之仇。


  ??宋朝也有自己的麻煩,想集中精力對付遼人,不願兩線作戰,希望通過議和實現西線和平。


  ??雙方從此開始了漫長的議和過程。


  書屋小說首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