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宋遼戰爭
,979年——986年宋伐遼不利,遼伐宋不利,宋遼戰爭進入GC。
??北伐回來的第二年,遼軍為報宋軍圍攻幽州之仇,遣大軍南下攻宋。宋太宗急派大軍增援關南。
??關南是指遼國瓦橋關、益津關、淤口關以南地區。大清河(河北保定境內)和白洋澱水域如同一條天然防線擋住了遼軍南下的鐵蹄,是宋朝北方的軍事要地。
??宋太宗這次沒敢再親臨前線而是交給主帥趙廷進一張布陣圖,讓他照著圖布陣作戰。據說這是他參照孫臏的八卦陣和諸葛亮的八陣圖原創的陣法。
??宋軍到達前線後按照宋太宗的布陣圖排兵布陣。
??趙廷進看到宋太宗的八陣圖將軍隊分為八個方陣,方陣間有百步的間隔,認為非常不妥。遼軍以輕騎兵為主,動作迅速。方陣間留有這麽多空隙容易讓人家穿插分割,各個擊破。他認為還是分兩陣為妙,互相照應,集中兵力。
??將領們都認為他說的有道理,但皇上既然有旨,不敢抗旨不遵。
??好在代表皇帝出征的監軍也是一位身經百戰的將軍。他發話: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出了問題我兜著。
??宋軍於是廢棄八陣圖,按前線實際情況重新排兵布陣。
??兩軍對陣時,宋帥派出一支奇兵突襲遼軍背後,在遼軍混亂之際策動主力從正麵發起強攻。前後夾擊,奇正結合,把遼軍殺得大敗,斬首上萬。
??捷報傳到京城,宋太宗大喜,下令重賞三軍。
??遼軍並不甘心失敗,來年又從西路卷土重來,進犯山西雁門關。
??扼守雁門關的守將是潘美。當時潘美手中隻有幾千兵馬,而對方有十萬兵。他明白單純防禦不可能成功,留下大部分兵馬守城,派楊業率領幾百名敢死隊悄悄迂回到遼軍背後發起進攻。遼軍陣容大亂,不能抵擋。楊業瞅準遼軍帥旗不顧一切猛衝過去,將遼軍主帥砍翻馬下。潘美見楊業得手立即開關出擊。無人指揮的遼軍被殺得大敗而逃。楊業在追殺過程中又殺了遼軍副帥。
??楊業勇猛善戰令遼軍望風喪膽。遼軍但凡見到楊業的旗幟轉身便跑。楊業從此得了一個外號“楊無敵”。
??潘美發現三交(太原北郊古城村)西北三百裏的一處叫固軍的地方是遼軍入侵的必經之路。固軍是一個山口,兩邊是險峰,中間是溪流。遼軍在那裏築城把守。
??潘美打算占領固軍,切斷遼軍入侵之路。他派軍悄悄接近固軍,突然發動襲擊,一舉攻克了固軍。遼軍棄城而逃。
??得到這個易守難攻的城堡,潘美即使兵少也不再擔心遼軍的入侵。
??有潘美、楊業以及固軍寨,遼軍此後再也沒能踏入雁門關一步。
??之後幾年,宋遼在邊境展開拉鋸戰。關南是宋遼爭奪的焦點。
??宋軍的士氣正在逐漸恢複。宋軍不再被動防守,有機會便展開反擊。交火線北推到易州(河北保定易縣)。
??宋太宗也開始慢慢恢複了收複失土的雄心壯誌。
??宋太宗派軍南下收複交州(越南北部)。宋軍的仗打得非常順利,連戰連勝。但交州的熱帶氣候讓宋軍無法忍受。很多士兵染病而死。交州派人請降。宋太宗就坡下驢下令撤軍。南征無功而返。
??夏州割據軍閥李繼箔死了。他弟弟李繼捧接班。李繼捧知道大勢所趨,割據沒有出路,主動進京朝覲宋太宗,自願放棄世襲,把所轄四州獻給宋朝。
??李繼捧是黨項(屬羌族)的首領。祖上幫助唐朝討伐黃巢有功被封為定難軍(總部在夏州)節度使。李家世代控製定難軍、控製陝北,雖然沒有正式立國但一直割據一方,獨立於朝廷之外,直到宋朝的建立。
??宋太祖因為李家主動歸附並且幫助宋朝討伐北漢,允許它世襲下去。但李繼捧迫於宋朝壓力主動取消割據。
??982年,遼國皇帝死了。他的兒子接了皇位。因為兒子年幼,蕭太後臨朝聽政。蕭太後重用漢人,把大權全部交給了自己的情夫韓德讓(宋太宗伐遼時的幽州守將)。遼人對此非常不滿。
??有人從北方來,對宋太宗講,遼國幼主登基,韓德讓專權,人心不服,有內亂的苗頭。另外遼人屢次敗給宋朝開始怕了宋朝,轉攻為守,在邊境築城防禦。
??宋太宗非常高興,跟大臣們商量要不要趁機討伐遼國。
??大臣們一勸宋太宗生息養民,讓百姓喘口氣再說,二勸宋太宗耐下性子等一等。如果遼國果然發生內亂,可能不用我們打就亡了。
??宋太宗聽從了大臣的意見。
??之後幾年,宋太宗休兵養民,致力於國內建設。
??他提倡節儉,盡量減輕百姓的負擔。曆朝曆代的皇宮都有數千人伺候尤嫌不足。而他的宮裏隻有三百人他還嫌多。
??宋朝初期水患嚴重。黃河頻頻決口。長江、漢江等也時常出現漫堤。宋太宗在賑恤災民的同時組織人力疏浚河道,加固加高加寬河堤,種植高大的樹木防止水土流失。遇到農忙,宋太宗調動軍隊去整修河堤,讓農民安心生產。經過幾年的努力,宋朝的水患逐漸減輕。
??宋太宗鼓勵大家提意見,盡量避免決策失誤。對於進諫的人,“所言可采,必行旌賞。若無所取,亦不加罪”。他甚至允許百姓直接上書給皇帝。麵對批評的聲音,他抱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他不僅自己這樣做,也要求各級官員這樣做。朝內外民主氣氛比較濃厚。大家暢所欲言,直言敢諫。
??那幾年年景非常好,糧食連年大豐收。並且軍隊經過休整,恢複了士氣。宋朝可謂兵精糧足。
??986年,宋太宗重啟北伐。
??將領們一直主張北伐遼國。遼人不敢招降納叛,主動將叛逃遼國的宋人送回宋朝,說明遼人已經認慫了。遼國幼主登基,當家的蕭太後又有男女作風問題,遼國政局不穩。趁此機會北伐,有很大把握取勝。
??宋太宗原本想等遼國發生內亂再出兵,但是遼國一直也沒亂,相反有日漸穩定的趨勢。宋太宗決定不等了,現在就開戰。
??宋太宗集結兵力30萬再度伐遼。
??宋軍兵分三路北伐。潘美、楊業率領西路宋軍從雁門關出發直取雲州(山西大同)。老將田重進率領中路軍從定州出發攻打飛狐口(河北保定淶源縣北)。東路軍由曹彬率領從雄州(河北保定雄縣)進攻涿州。
??按照宋太宗戰前部署,曹彬在幽州正麵吸引敵軍決戰,潘美和田重進趁機迂回到幽州後麵,切斷幽州跟遼國的聯係並將其包圍。
??北伐的終極目標的奪取幽州。
??潘美最先出發,連下寰州(山西朔州東)、朔州、應州(山西應縣)、雲州。燕雲十六州在山西境內的四州全部被他拿下。
??曹彬統帥的是宋軍主力。三路軍一共30萬,曹彬一路就占了20萬。他距幽州也最近,出門後拿下涿州,距幽州隻有百裏之遙。
??田重進在飛狐口遭遇遼軍大部隊。田重進善於使用計謀,搶占有利地形先發製敵,大破遼軍。遼軍依仗人多勢眾,很快又卷土重來。田重進廣布疑兵,嚇退遼軍,揮軍猛追,竟然生擒了遼國著名的猛將大鵬翼和遼軍監軍。遼軍因此士氣大挫。
??田重進乘勝前進到蔚州(河北張家口蔚縣)。守將獻城投降。
??宋軍三路皆勝。戰事的發展幾乎完全按照宋太宗的預想進行。
??遼國蕭太後接到戰報大驚失色。但這個女人不簡單,很快冷靜下來,當即決定帶著小皇帝禦駕親征。
??蕭太後就是傳統評書《楊家將》裏的那個蕭太後。她因為皇帝年幼代為攝政,是遼國實際當家人。這個女人可不得了。她垂簾聽政27年。遼國在她手上步入鼎盛。
??漢人地位在蕭太後當權時期大幅度提高,基本能和契丹人平等。她的情夫韓德讓就是一個漢人。她依仗以韓德讓為首的漢人官員治國,引進漢人的先進文化,使遼國迅速發展起來。
??宋太宗北伐是以為“契丹主少,母後專政,寵幸用事”, 政局必然不穩,有機可趁。但實際上蕭太後是武則天式的人物,很快就穩定住了政局。她寵信情夫韓德讓不假,但韓德讓也是一個非常能幹的人,並且對蕭太後忠心耿耿。遼國在蕭太後和韓德讓這對黃金搭檔聯手治理下蒸蒸日上。宋太宗其實選錯了時機。
??蕭太後率領傾國之兵來救幽州。
??曹彬聽說遼國援軍大批南下心生畏懼,借口糧盡,退回雄州。
??宋太宗得知大驚,嚴令曹彬立即奪回涿州,然後守在那裏。
??他的作戰計劃就是讓曹彬吸引遼軍主力,然後讓潘美和田重進趁虛而入。曹彬要跑了,不但使作戰計劃全盤落空,還讓潘美和田重進陷入危險之中。
??曹彬在宋太宗嚴令之下帶著五十天的口糧殺回涿州。百十裏路,他竟然走了二十天。一方麵,遼軍阻擊延緩部隊行軍速度。另一方麵,曹彬不願返回涿州,一路上磨磨蹭蹭。
??曹彬再次占領涿州,手裏隻剩下三十天口糧。他的部將勸他還是回雄州吧。涿州內無糧草,外無援軍,根本不適合堅守。曹彬知道遼軍正在向涿州匯集,擔心被圍,再次下令撤軍。
??在大敵當前的時候撤軍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大家都想盡快離開這個危險的地方,隊形根本無法保證。
??而野外又是遼軍騎兵發威的地方。
??遼軍尾隨而至,在岐溝關(河北涿州鬆林店鎮岐溝村)追上宋軍。曹彬在遼軍包圍宋軍之前棄軍而逃。宋軍因此大敗。
??曹彬在拒馬河畔(在十渡與白溝之間)收攏敗兵,紮下營盤,埋鍋造飯,等待失散的敗兵歸來。沒想到,遼軍追兵轉眼殺到。宋軍新敗,已經嚇破了膽,見到遼軍顧不上抵抗倉皇而逃。涉水過河時,宋軍互相踐踏而死、淹死、被遼軍殺死的不計其數。
??20萬大軍剩下不到一半。宋軍慘敗。
??宋太宗得到戰報大驚失色。主力部隊潰敗而回,不僅意味著伐遼失敗,而且將潘美、田重進兩支包抄部隊置於孤軍深入的險境。宋太宗急令西路和中路軍撤退。
??這時潘美已經拿下燕雲十六州中的四州。為了不至於空手而歸,宋太宗令潘美將所占四州的百姓遷回國內。
??這次伐遼因為曹彬指揮失誤滿盤皆輸。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