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平蜀滅漢
964年——971年 宋太祖水陸兩路攻滅後蜀。伐北漢,滅南漢。
??西路宋軍殺入漢中,攻城拔寨,勢如破竹。後蜀軍一敗再敗,很快就丟了漢中。王昭遠燒毀棧道,逃回四川。
??東路的曹彬率軍乘船逆江而上進入三峽,一路攻關拔寨打到夔[kuí]州(四川奉節)。
??夔州就是現在的瞿塘峽,三峽第一險。杜甫詩雲“江水開辟流其間,夔[kuí]州險過百牢關”。瞿塘峽激流險灘、絕壁懸崖非常艱險。
??後蜀兵為了阻截宋軍通過,在江上修了一座浮橋,橋上修了一座三層樓,由弓箭手駐守。兩岸設有石砲夾擊。
??宋軍乘船硬闖肯定會遭到弓箭、石砲的密集攻擊。宋軍艦隊靠近浮橋時發現水路強攻肯定傷亡太大,於是棄舟登岸,從兩岸向後蜀兵發起衝鋒。後蜀軍把防禦重點放在了水路,忽視了陸路防守。宋軍從陸路殺過來,一舉奪取了浮橋。
??宋軍突破後蜀軍防線,繼續西行殺到夔州城下。
??夔州守將建議死守不出,耗死宋軍。監軍不肯,認為那是畏敵避戰。他親自率軍出城迎戰,但剛一出城就被打了回來。宋軍跟在敗兵的屁股後麵衝進夔州。守城的後蜀兵再想關閉城門已經晚了。宋軍一擁而入。監軍隻得率領殘兵棄城而逃。
??夔州算是四川的後門。宋軍拿下夔州後迅速向四川腹地前進。
??這時西路的王全斌也取得重大戰果。王全斌明修棧道,暗度羅川(四川廣元境內),一舉攻破後蜀兵的防線,殺入四川。
??王昭遠在重鎮利川(四川廣元)依江列陣阻擊宋軍。
??宋軍發現江上有座浮橋竟然沒被毀掉,喜出望外,立即向浮橋發起猛攻。戰至天黑,宋軍攻占了浮橋。
??王昭遠見防線已被攻破,趁天黑收兵退守大漫天寨(四川廣元漫天嶺)。
??宋軍包圍了山寨。王全斌不願仰攻,令人圍住山寨叫罵。王昭遠被罵急了,率軍出戰。罵街的宋軍被打得抱頭鼠竄。王昭遠一時追得興起,忘記離開山寨已經很遠。他再想回去,晚了。宋軍的伏兵切斷了他的後路。王昭遠亂了方寸,不惜一切代價往回打。他突破包圍逃回山寨,但手下精銳喪失殆盡。山寨是不可能守得住了,王昭遠率殘兵棄寨而走。
??宋軍乘勝追擊,三戰三勝又拿下利川。
??王昭遠收攏殘餘部隊退守劍閣,沿途毀掉所有橋梁。
??後蜀皇帝得知王昭遠戰敗憂心忡忡,緊急招兵增援劍閣。他派太子率軍出征,做最後一搏。但是援軍未到,劍閣已經丟了。
??王全斌兵至劍閣,沿途打聽有沒有其他途徑繞過劍閣。終於在一個俘兵口中,王全斌打聽到一條小路可以避開劍閣天險。於是王全斌率軍佯攻劍閣,吸引後蜀注意力,派奇兵沿小路迂回到劍閣背後。
??王昭遠正在床上酣睡,被手下急報驚醒。當他得知宋軍突然出現在劍閣後麵,呆若木雞。將領前來請令。王昭遠已經傻掉了,一語不發。
??後蜀軍全線崩潰。將領見大勢已去,拖著隻知道哭的王昭遠棄軍而逃。
??劍閣天險和三峽天塹是四川的城牆和護城河,一夫當道萬夫莫開。劍閣和三峽都丟了,四川門戶洞開,此後再無險可守。
??東西兩路宋軍勢如破竹攻向成都。
??後蜀太子率領的援軍此時剛走到綿州(四川綿陽)。太子聽說劍閣丟了,嚇得棄軍而逃,跑回成都。
??後蜀皇帝聞訊由驚愕轉傷心絕望。大臣建議固城堅守。後蜀皇帝搖搖頭:自己的親兒子都不肯為我射一箭,哪能指望將士們為我賣命?
??王全斌率軍殺到魏城(四川綿陽遊仙區魏城鎮)。曹彬後蜀皇帝素衣扶棺出城投降。
??後蜀四十六個州於是歸了宋朝。
??曹彬所部在後蜀秋毫無犯。而王全斌所部軍紀鬆弛,肆意搶掠,招致後蜀軍民的痛恨。
??後蜀兵在綿州舉兵叛亂。周邊州縣軍民群起響應。叛軍高達十萬之眾。先後有17個州加入叛軍。
??王全斌派兵討伐,竟然打不過叛軍。叛軍不願替後蜀皇帝賣命,但願意為保家衛民流血犧牲。宋軍再戰後蜀軍感覺換了一支軍隊。
??當時成都有降兵三萬人。王全斌害怕降兵響應叛亂,將他們引入夾城之內全部屠殺。
??曹彬率軍進剿叛軍,首戰便俘虜了萬餘人。叛軍人數雖多但缺乏統一指揮,在王全斌、曹彬的夾擊下漸入頹勢。到了第二年,叛軍已成流寇,逃入深山躲避宋軍。王全斌率軍進山追剿,最終將叛軍剿滅。
??王全斌平亂期間,朝廷逐漸掌握了王全斌縱兵搶掠、屠殺降卒、引發叛亂的犯罪事實。
??滅亡後蜀隻用了兩個月。平定後蜀叛亂用了一年多。而叛亂原本可以避免的。
??百官認為“全斌等法當死”。但宋太祖念王全斌平滅蜀有功,不願治他的罪,隻是將他貶官。
??拿下四川,宋太祖得到一個大糧倉,從此不再為糧草發愁。
??宋軍兵精糧足,士氣高昂。宋太祖開始琢磨下一個征服目標。
??最合適的目標當屬南唐。拿下南唐就能把吳越、南漢順手收入囊中,中國的統一大業就完成了大半。
??宋太祖在京城外建造教船池,讓軍隊操演水戰,為攻打南唐做準備。另外他為了出師有名也在尋找出兵的理由。
??南唐擔心宋太祖打他,百般討好宋太祖。南唐在後蜀滅亡後立即送上兩萬兩白銀的賀禮,隨即又以祝賀宋太祖新宮落成再送上一萬兩白銀。當官不打送禮的。南唐卑躬屈膝禮享備至讓宋太祖不好意思拉下臉皮去打他。
??這時北邊傳來消息:北漢皇帝死了,國內爆發爭位內訌。宋太祖認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立即摁下南邊,禦駕親征去打北漢。
??宋軍勢如破竹攻到北漢都城太原城下。
??北漢一麵拚死抵抗,一麵向遼國叔叔呼救。
??太原城牆高城厚。宋軍久攻不克。宋太祖親自到城下督戰也不能取勝。
??宋太祖看到太原鄰近汾河,計上心頭。他下令停止進攻,修築堤壩圍住太原。堤壩修好後,宋太祖讓人把汾河水引入太原,水淹太原城。與此同時,宋太祖令人造船,準備水戰。
??經過多日浸泡,土磚壘就的城牆開始逐漸崩塌,出現了缺口。宋太祖心急,等不得城牆徹底崩塌,派船隊發起進攻。他想借機演練一下水軍。
??宋軍的艦船裝備著強弩。宋軍在強弩的掩護下殺至城下,向城牆的缺口發起進攻。北漢軍以箭雨來壓製宋軍的進攻,同時用草垛填堵缺口。激戰中,宋軍的前線將領被流箭射中。宋軍失去了指揮隻能暫時退下來。
??將領們紛紛向宋太祖請戰,希望明日跟漢軍決一死戰。宋太祖顧忌傷亡太大不允許進攻,讓大家耐心等待城牆垮塌的那一天。
??出乎他的預料,太原城很堅挺,死活不肯垮塌。而他的士兵挺不住了。
??天氣逐漸炎熱,宋軍在濕地上隨地大小便引起疾病流行,跑肚拉稀比比皆是。風聞遼軍傾國之兵南下增援北漢,宋太祖沒有必勝把握,決定撤兵。
??宋軍前腳剛走,太原城轟然倒塌。
??宋太祖認為北伐受挫關鍵是南方還沒有平定,牽扯了大量精力和兵力,於是恢複執行先南後北的策略。
??南唐“雖外示畏服,修藩臣之禮,而內實繕甲募兵,陰為戰守計”。宋太祖北伐北漢時,南唐有人建議趁虛而入,出兵收複江北。隻不過南唐國主李煜畏懼宋朝,不敢采納他的建議,希望等更好的機會。
??宋太祖知道南唐懷有貳心,但苦於找不到出師的借口。
??宋太祖決定先解決掉不肯臣服的南漢再說。
??南漢的末代皇帝劉鋹[chǎng]是個昏君,沉溺後宮享樂,不理朝政,把朝政都交給宦官和宮女嬪妃打理。他不信任朝廷百官,認為他們有老婆孩子拖後腿,不能全心全意為朝廷服務。除非他們像宦官一樣一刀下去六根清淨,他才肯委以重任。於是朝內宮內充斥著宦官和半路出家的宦官。不足百萬人口的南漢竟然有兩萬宦官。
??南漢政治混亂正是趁亂攻取南漢的好機會。
??宋太祖通過南唐規勸南漢臣服宋朝,歸還南漢占領的原屬湖南的桂州(廣西桂林)、賀州(廣西賀州)。南漢斷然拒絕,並且出言不遜。宋太祖大怒,於是以此為借口派兵討伐南漢。
??970年,宋軍大將潘美領兵南下。
??潘美就是評書《楊家將》裏的潘仁美。在評書裏,潘仁美被描繪成一個殘害忠良的大奸臣,而實際上他是宋朝的名將、和曹彬、趙普等人“配享宗廟”的大功臣。死後能被供進皇家太廟,和皇帝一起享受後人祭祀,這是當時人臣死後最高的榮譽。
??潘美率軍從湖南出發,繞過湘粵交界的險地,長途奔襲富州(廣西賀州昭平縣),得手之後馬不停蹄進攻賀州。
??劉鋹得報急忙派軍救援賀州。但“南漢舊將多以讒死”,他派出的領軍之將是個二把刀。
??潘美探知南漢援軍到來,假裝撤軍而走,引誘南漢軍來追。南漢軍中計,掉進宋軍的伏擊圈,傷亡十之七八。賀州隨之開城投降。
??潘美乘勝攻克桂州、連州(廣東清遠連州市)等地。
??劉鋹以為宋軍是為湖南舊地而來,拿到賀州、桂州等湖南舊地就會收手,沒做反攻或決戰的準備。
??971年,經過休整的宋軍突然殺入南漢本土,連克英州(廣東清遠英德市)、雄州(廣東南雄)。
??劉鋹大驚,一麵組織軍隊迎戰,一麵派人求和。潘美回複劉鋹:除了和,戰、守、降、死、逃任選。
??宋軍擊潰南漢軍隊,直插廣州。
??劉鋹收拾金銀財寶裝船準備下海逃走。沒想到他最寵信的宦官夥同皇宮衛隊把船和財寶都偷走了。劉鋹忙活半天,到頭來為他人做了嫁衣裳。劉鋹欲哭無淚,望洋興歎,隻得投降了宋軍。
??此戰從開戰到戰爭結束僅僅耗時五個月。通常情況下,攻克一座據城死守的城池沒個一年半載下不來。南漢六十個州,沒有半年時間就全部被攻克,說明沒有一座城池肯為南漢皇帝死戰的,幾乎就是聞風而降。
??拿下南漢,宋太祖也不會再留著南唐。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