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吐蕃劫盟
784年——787年朱泚、李懷光、李希烈、朱滔死,內亂平。吐蕃進犯。
??朱滔率軍南下,打算占領洛陽,打通與哥哥朱泚的交通。他邀請田悅與他聯兵南下。
??田悅已經決定退出戰爭,找各種借口拒絕出兵。
??朱滔見田悅這種態度知道田悅已經歸唐,氣得大罵田悅忘恩負義。昔日你身陷重圍,命懸一線,是我背叛天子,舍棄親哥,發兵救你脫險。沒想到你剛脫離險境之後就背叛我。
??朱滔怒不可遏下令進攻田悅。
??朱滔跟田悅開戰減輕了唐德宗的壓力。李希烈自立為大楚皇帝後發兵南下,進攻江淮楚國舊地。唐德宗讓關外部隊對付李希烈,自己集中精力對付朱泚。
??唐德宗讓李懷光、李晟盡快收複長安。李晟聽命進逼長安。而李懷光屯兵鹹陽,按兵不動,聲稱部隊人疲馬乏需要休整一段時間。
??朱泚看破李懷光的內心,暗通李懷光,許諾和他平分關中,並列為帝。
??李懷光因對唐德宗心懷怨恨產生貳心,答應和朱泚聯合。
??李懷光反戈一擊派兵去奉天捉拿唐德宗,把唐德宗嚇得狼狽逃往梁州(陝西漢中)。
??不過李懷光反唐,他的部下不肯反唐,拒絕和TJ作戰。李懷光下令進攻李晟。“三令其眾,眾不應”。他的部下紛紛舉兵投降李晟。
??李懷光眾叛親離,隻得帶領殘餘部隊燒營而走。後來在TJ的圍攻下,李懷光自知難逃一死上吊自殺。
??李懷光叛亂攪黃了唐德宗的反攻計劃。單靠李晟一人打不過朱泚,唐德宗於是向宿敵吐蕃借兵反攻長安。他承諾事成之後割地相謝。
??吐蕃助兵兩萬進攻長安,在武亭川(渭河支流漆水河)打敗朱泚,斬首萬餘人。
??朱泚知道吐蕃貪財,重金賄賂吐蕃別管中原閑事。吐蕃得了賄賂果然收兵,沿途搶掠作為助戰唐德宗的辛苦費。
??不過吐蕃重創朱泚也是幫了TJ大忙。外號“萬人敵”的唐朝猛將李晟[shèng]指揮軍隊向長安發動總攻。
??朱泚率軍迎戰被殺得大敗。他的部將張光晟勸他趁TJ還沒有合圍,趕緊逃出長安,自己在這裏堅守牽製官軍。朱泚感激張光晟的忠心,率眾西逃。他前腳走,張光晟後腳就向李晟獻城投降。
??李晟收複了長安,派軍追殺朱泚。
??朱泚的部眾沿途逃散,朱泚逃到涇州時身邊隻剩下一百多個騎兵。涇州守將在朱泚得勢時投降了朱泚,見朱泚失勢便決定歸唐,拒絕朱泚進城。
??朱泚無處可去便想西逃投奔吐蕃。他的部下不願去吐蕃,在他背後張弓搭箭一箭把他射翻馬下,過去補上一刀砍下他的腦袋去向李晟投降。
??朱泚敗亡之時,他的弟弟朱滔也完了。
??朱滔恨田悅歸唐猛攻魏博。唐將李抱真親赴王武俊軍營,以唇亡齒寒的道理說服王武俊出兵夾攻朱滔。他對王武俊講,你如果不去救魏博,朱滔打下魏博,下一個就是你。王武俊被說服,與李抱真合兵一處大戰朱滔。朱滔大敗而逃,回到幽州不久便暴病而亡。
??這時叛軍隻剩下一個李希烈。各路TJ騰出手來合力圍攻李希烈。
??李希烈連戰連敗。他的部將紛紛棄他而去回歸大唐。李希烈憂懼成疾。他的大將陳仙奇趁機指使醫生在藥裏下毒把他毒死,然後率眾投降唐朝。
??至此,曆時五年的藩鎮之亂終於被平定。國家恢複了平靜。唐德宗也回到長安接著做他的皇帝。但藩鎮割據並沒有被消除而是更加嚴重。唐朝看起來還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實際上已經四分五裂成諸侯國。軍閥割據的格局一直延續唐朝結束。
??內戰之後的中原人丁稀落、經濟殘破。人口流失三分之二,並且大多是青壯年。又趕上大旱,河枯井幹,顆粒無收,鬥米千錢,餓殍遍野。人們骨瘦如柴,臉色都綠了。如果在街上偶爾見到一個喝醉酒的人都當稀罕事互相傳。百姓吃都吃不飽,哪有餘糧釀酒?連皇宮都沒酒喝了。
??當兵的在軍營鬧事,嚷嚷要出去找吃的。他們高喊:又不讓我們出去,又不給吃的,把我們當囚犯了?當官的哪敢放他們出去。他們出去還不把百姓的鍋掀了、炕扒了?
??唐德宗擔心涇原故事重演,愁的要死。
??駐守江東的鎮海節度使韓湟得知關中缺糧立即送來一批糧食。唐德宗大喜過望,招呼人出去買酒慶賀。百姓餓癟了許久的肚子終於填滿一回,竟然撐死很多。
??感激不盡的唐德宗遙封韓湟為宰相。
??韓湟是著名宰相韓休之子,唐朝著名的書法家、畫家。他畫牛是一絕。他的《五牛圖》是中國傳世十大名畫之一。和他同時代的還有一位大書法家顏真卿。他在奉命出使李希烈時被李希烈扣留並殺害。
??韓湟對唐朝忠貞不二,一直按時按量向朝廷進貢。
??唐朝在安史之變前有328個州。如今被吐蕃占領和軍閥割據了大半。能向朝廷進貢的州隻有150個,其中還包括有一搭無一搭、或多或少進貢的州。韓湟管轄的15個州始終堅持向朝廷準時足量進貢。
??但國家財政隻靠一個韓湟不能支持。唐德宗的度支(財務總監)告訴唐德宗:我們的庫底隻能堅持70天了。如果不采取措施,70天後我們得像冰島一樣宣布國家破產了。
??唐德宗下旨節衣縮食,裁減各級TJ官員,加強朝貢、稅賦管理和鹽鐵專賣,鼓勵邊防軍屯耕以減輕中央負擔。
??缺人少糧又沒錢,唐德宗雄心不再,也沒了重建中華的底氣,對藩鎮姑息遷就,隻求天下太平,哪怕隻是表麵上的安定團結。
??“涇師之變”後,唐德宗開始寵信太監。他上台後曾一度壓製宦官,把禁軍交給武官掌管。但從長安逃出時,他身邊隻有一群太監護駕,禁衛軍竟然一個沒來。失望之餘,他下令把皇家禁軍交還太監。
??有了兵權也就有了政權。刀把子有多粗權把子就有多粗。槍杆子裏麵出政權嘛。在各節度使逐漸脫離中央的情況下,太監掌握的這支禁軍就成了王朝中的一支生力軍。太監也隨之成為朝中權力最大的官。宦官專權的局麵再次出現並且益發升級,後來甚至能定奪皇帝的廢立。
??藩鎮未除,宦官又起,大唐王朝多災多難。
??吐蕃趁唐朝內亂之機也跑來渾水摸魚。這讓唐朝剛出龍潭又入虎穴。
??唐德宗在最困難的時候向吐蕃求援,許以西域四鎮。吐蕃出兵去攻打朱泚卻被朱泚收買,撤兵回國。等唐朝打敗了朱泚,諸事已畢,吐蕃要求唐朝按約行事割讓四鎮。唐朝當然不同意。見過不要臉的也沒見過你們這麽不要臉的。
??唐朝和吐蕃因此交惡。
??786年,吐蕃大舉入侵唐朝。吐蕃的先頭部隊殺至鹹陽附近。
??唐德宗又想跑被大臣哭求攔下。唐德宗隻得硬著頭皮迎戰吐蕃。他派渾瑊去守鹹陽,派李晟去守汧[qiān]城(陝西寶雞千陽縣)。
??李晟主動出擊,在吐蕃必經之路上設下埋伏。他交代帶隊將領,不打頭不打尾,專打豆腐腰。放過吐蕃前軍,襲擊吐蕃中軍,必能取得大捷。
??果然,吐蕃大部隊從汧城過時遭到TJ襲擊,大敗而逃。
??吐蕃主帥尚結讚對人說:“唐之良將,李晟、馬燧、渾瑊而已,當以計去之。”他打算用離間計除去他最為忌憚的唐朝大將李晟、馬燧和渾瑊。
??尚結讚派軍突襲鳳翔,在城下點名要見李晟,大喊:李令公既然邀請我們來,怎麽還不出來勞軍?喊完話,吐蕃便撤走了。
??李晟聽到消息嚇出一身冷汗,擔心有人懷疑他勾結吐蕃,立即派兵追擊吐蕃。TJ在摧沙堡(寧夏固原西北)追上吐蕃軍,擊敗吐蕃軍並占領了摧沙堡。他以此自證清白。
??不久,吐蕃人卷土重來,攻陷鹽州(寧夏吳忠鹽池縣)、夏州(陝西榆林靖邊縣)等地。
??鹽州盛產食鹽,對唐朝來說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唐朝幾乎一半的財政收入來自鹽稅。對於財政拮據的唐朝唐朝來說,丟了鹽州就等於被人卡住脖子。唐德宗調兵遣將反攻鹽州,把馬燧和渾瑊都派了上去。
??吐蕃一看唐朝大部隊上來了,便假意求和。他們的糧草供應出現問題無法支持大規模作戰,想以和談做緩兵之計。
??李晟看破吐蕃伎倆,極力要求趁機反攻吐蕃。韓湟支持李晟,建議給李晟十萬兵馬一鼓作氣收複被吐蕃占領的河湟二十州。馬燧則持相反意見,建議與吐蕃和談,集中精力對付回紇。
??唐德宗認為韓湟是個大忠臣,非常信任他,聽從他的意見下令進兵。
??吐蕃人害怕了,重金賄賂馬燧,答應歸還鹽州等地,讓他勸說唐德宗同意和談。馬燧於是要求朝廷再次討論是戰是和。
??偏巧這時韓湟得病死了。李晟失去一個強有力的支持者。並且唐德宗受吐蕃離間計的影響,對李晟掌握兵權心存忌憚。於是唐德宗改變主意,同意與吐蕃和談,同時明升暗降奪了李晟的兵權。
??李晟收複長安有功被封為副元帥。唐德宗讓李晟改任太尉入朝為官,把副元帥一職轉給馬燧。
??唐德宗派人去跟吐蕃人和談。
??吐蕃人一麵跟唐朝周旋,一麵把部隊撤回休整。TJ因為和談的原因沒有派軍追殺。吐蕃軍安全地撤回國內。
??兩國使者穿梭往來好長時間終於完成和約,定下兩國會盟的時間和地點。
??吐蕃人也熬過了青黃不接的季節。
??吐蕃點名要求朔方軍主帥渾瑊和靈州節度使杜希全、涇源節度使李觀作為唐朝的會盟代表。
??這三位將領都是防禦吐蕃第一線的將領。渾瑊率領的朔方軍是前線的主力。
??唐德宗恢複吐蕃人,杜希全回家守孝,李觀已經調任他職,派渾瑊作為唐朝特使去參加盟會。
??到了會盟的那一天,唐朝使團毫無戒備地進入會盟地點。突然,吐蕃伏兵四起。手無寸鐵的唐朝官員被吐蕃生擒活捉。渾瑊搶了一匹戰馬僥幸逃脫。
??消息傳來,唐德宗大驚失色。和談地點離長安不遠。唐德宗擔心吐蕃趁勢殺過來,又準備離開長安躲避。大臣們苦勸才把他留下。
??所幸吐蕃人沒有趁機殺入唐朝。吐蕃人沒能騙來三位TJ將領就已經失算了,然後又沒能抓住渾瑊,認為無機可乘,掃興而回。
??如果渾瑊等幾位將領被吐蕃人抓住,吐蕃打進來的時候整個邊防線就會陷入群龍無首的窘境。邊防軍組織不起有效的抵抗。吐蕃可以長驅直入打到長安城下。
??吐蕃人臨走時把抓來的唐朝使團的人給放了。放並不是白放,吐蕃人借這些人之口再施反間計。
??馬燧的侄子在被俘的使團之中。吐蕃人對他講,之前我們青黃不接,馬都餓得抬不起蹄子。如果馬燧此時發動進攻,我們就全軍覆沒了。馬燧支持和談救了我們一命。我們對馬燧感激不盡,所以不會扣押他的親人。
??這話被其他人聽到,然後傳到唐德宗的耳朵裏。唐德宗遷怒於馬燧,封他為司徒,解除了馬燧的兵權。
??吐蕃人最怕李晟、馬燧和渾瑊,說“去三人,則唐可圖也”。隻要除去這三個人,唐朝再沒有值得吐蕃擔憂的人。吐蕃施展離間計雖然沒能除去三人,但至少讓唐朝兩員最能打的戰將被閑置。
??吐蕃的馬草已肥,繼續侵擾中原。百姓不堪忍受,唐德宗也整天提心吊膽。可是,忠於朝廷的軍隊不足於抗擊吐蕃,藩鎮的軍隊又不聽朝廷調遣,唐德宗有心無力。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