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告密風起
690年——697年 武則天首開殿試、試官,廣招寒門入仕。大興告密之風,重用酷吏周興、索元禮、來俊臣等。
??武則天做了皇帝後把原先的掛名皇帝唐睿宗李旦廢為皇嗣。皇嗣就是皇帝的後嗣,有繼承皇位的資格但沒有被確立為皇位的繼承人,也就是太子的候選人。武則天讓他繼續住在東宮,享受太子的待遇卻不給他太子的名分。
??李旦實際上被嚴密看管起來,不能跟外界聯絡。
??武則天封侄子武承嗣、武三思為王,立侄孫六人為郡王。舉行祭天大典的時候,武則天首獻之後,他的兩個侄子負責亞獻和終獻。兒子李旦連露臉的機會都沒有了。
??因為女皇登基史無前例,武則天自己也不清楚應該是兒子繼位還是侄子繼位。如果讓兒子繼位,武氏皇朝又回李氏皇朝,武則天覺得白忙乎一場。如果讓侄子繼位,武氏皇朝能夠延續,但侄子畢竟不是自己的血脈。武則天立一個李姓皇嗣、兩個武姓王,先擱那,慢慢想。
??當務之急是怎麽鞏固自己的皇位。
??武則天大力提拔武承嗣、武三思等武氏親屬。既然奪了李家的江山,就不能再指望李家人效忠自己,必須用武家人取代李家人。武氏家族於是一躍成為朝廷新貴。李氏家族成為受打擊的對象。
??要想控製朝廷的所有權力單靠幾個武家人是遠遠不夠的。武則天開科取士,利用科舉建立聽命於己的幹部隊伍。
??她知道世家豪門出身的官員並不情願接受她這個女性皇帝,於是轉而依靠寒門子弟。
??當時做官一般兩個途徑,推薦和科舉。豪門官員一般不會推薦寒門子弟。寒門子弟做官通常隻能通過科舉。
??武則天要求來京參加科考的考生們進宮參加殿試。她在大殿上親自監考。她希望強化一個觀念:我才是你們的主子。你們能不能做官我說了算。你們做官以後的效忠對象是我。
??她這樣做是針對那些靠推薦上來的官員把推薦人當成主子的現象。那些人認為自己之所以能做官是推薦人的功勞和恩德。武則天想讓大家改變這個觀念。
??按照《資治通鑒》的說法:“貢士(通過地方考試的人)殿試自此始”,說是武則天第一次舉行殿試。但是《舊唐書》記載唐高宗曾舉辦過一次小型殿試。不管算不算武則天的創舉,殿試從她這裏成為科舉的規矩。
??同時,武則天也改革了推薦辦法,派存撫使下到地方尋訪賢良。
??存撫使原本的任務是撫恤百姓。武則天讓他們將推薦賢良做官也作為日常工作內容之一。但凡存撫使推薦的人,武則天“無問賢愚,悉加擢用”。但是不問賢愚不等於不在意賢愚,武則天隻是把麵試改為試用。她稱之為試官。試官相當於給你一個試用期,幹得好留下來,不能勝任卷鋪蓋走人。試官也是武則天發明的。
??在吸收新鮮血液的同時,武則天抓緊“肅反”以促進政壇的新陳代謝。她利用告密者監控朝野的反對勢力,並使用酷吏酷刑嚴厲打擊。
??利用告密和酷吏酷刑打擊異己的手段她在稱帝前就開始使用。但她在稱帝後不僅沒有放棄反倒登峰造極。
??武則天鼓勵告密,獎勵告密,即使是誣告也不懲罰。告密隻有好處沒壞處,全國因此告密成風。告密不再是舉報犯罪的手段,而成了別有用心的人報複陷害仇人的手段。大批無辜者身陷囹圄乃至被殺。全國被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下。
??不斷有人勸武則天放棄告密和酷吏酷刑,認為這違背了唐朝寬仁待人的傳統。告密者捕風捉影,酷吏按照疑罪從有的思路利用酷刑將犯罪嫌疑人屈打成招,然後再株連其他人,造成了太多的冤獄。但武則天不聽,寧可錯殺一千,不能放過一個。
??有人告密說周興跟人串通謀反。武則天讓來俊臣去審理此案。
??周興和來俊臣都是武則天所重用的酷吏。
??來俊臣馬上把周興找來,說請他喝酒。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來俊臣假裝請教周興:我這有一個犯人死不認罪,你說該怎麽辦呢?
??周興說:這個容易!你找個大甕,四周架上炭火,然後把犯人塞到甕裏。我保你問什麽招什麽。
??來俊臣一聽,馬上命人抬來一口大甕,然後對周興說:有人告你謀反,請老兄進甕吧。
??周興嚇的磕頭如搗蒜,連聲道:我認罪伏法,決不翻供。
??“請君入甕”的典故就是打這來的,意思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謀反是死罪。但是武則天念周興為她出力不小,改判周興流放。但周興的仇家太多了,他還沒走到流放地就被仇家殺了。
??這個案子可能給了武則天一些觸動。一條忠實的走狗怎麽就無緣無故地謀反了,並且在審訊中明知死罪也供認不諱,似乎有些說不通。看來告跟審兩方麵都有問題,
??名臣狄仁傑也差點死在冤獄之中。狄仁傑被來俊臣誣告夥同其他大臣謀反,被捕入獄。當來俊臣的判官(副官)王德壽來審問他的時候,他不用上刑就爽快地承認了所有指控,免使自己死在酷刑之中。王德壽見他挺識相,對他放鬆了監管。狄仁傑乘人不備把被子撕了以布當紙寫信喊冤,然後把信藏在綿衣裏。那時還沒有棉花,沒有棉衣,用蠶絲代替棉花絮進衣被裏保暖,所以叫綿衣。狄仁傑假稱天熱難耐,央告王德壽把綿衣送到他家裏換單衣來。王德壽看在他還挺合作的份上幫他把綿衣送去。狄仁傑的兒子發現了告狀信,立即拿著告狀信上朝喊冤。
??武則天把來俊臣叫來問他是怎麽回事?
??來俊臣堅稱狄仁傑謀反是實,否則他怎麽肯承認謀反?
??來俊臣隨即拿來狄仁傑的謝罪表,也就是認罪狀,作為證明。
??武則天懷疑他屈打成招,親自審問狄仁傑,問他為什麽要承認謀反。狄仁傑說如果我不承認早就被打死了。武則天問他為什麽還上表謝罪。狄仁傑說我沒寫過。武則天找來狄仁傑的謝罪表跟狄仁傑的字跡一對,果然不是狄仁傑的筆跡,知道謝罪表是來俊臣偽造的。武則天相信所謂謀反案恐怕多有不實,下令釋放了狄仁傑。
??武則天開始明白那些酷吏是怎麽辦案的,也明白大臣進諫冤案太多並非虛言。
??冤案積攢怨氣。怨氣激起反叛。搞白色恐怖影響社會安定,最終也會影響自己的統治。武則天決定緩和恐怖高壓的政策。
??對於告密者,武則天不再對他們保密。
??有位大臣老來得子非常高興,殺羊擺酒宴請同僚。但是因為武則天信佛曾經下令不準殺生。這位大臣殺羊被其中一個同僚告密到武則天那裏。武則天利用上朝的機會對這位大臣講,有紅白喜事殺生吃肉不在禁令範圍,不過你以後請客要選對人。她把告密的人的名字告訴了大家。大家恨不能在朝堂之上就拿吐沫啐這個告密者。
??武則天讓人調查利用告密誣告的人,查出並且殺了850個誣告者。
??此後告密風逐漸減弱。
??來俊臣之死給告密風畫上一個句號。
??箕州刺史劉思禮自稱擅長相麵,以天命作為說辭結黨營私。來俊臣得知後以謀反罪將其告發。武則天讓堂侄武懿宗負責審理此案。
??武懿宗打算借此案清洗對武家不利的朝臣,許劉思禮不死,讓他誣告那些朝臣都是他的同夥。“凡三十六家,皆海內名士,……皆族誅之,親舊連坐流竄者千餘人。”數十家受到牽連而被滅族。
??來俊臣因功升為司仆少卿(相當於最高法院副院長)。但他想立更大的功,升更大的官。於是誣告“武氏諸王及太平公主”謀反,還想誣告李旦、李顯與南北衙禁衛軍一同謀反。
??來俊臣也是想瞎了心了。太平公主是武則天的親女兒。李旦、李顯是武則天的親兒子。武氏諸王是武則天的子侄。來俊臣誣告他們謀反無異於要讓武則天滅族。
??武則天大興告密之風、利用酷吏酷刑是為了打擊反對勢力,滅別人的族,不是想讓別人滅自己的族。
??武則天下令以誣告罪處死來俊臣。
??來俊臣被推到街市上斬首後,“仇家噉俊臣之肉,須臾而盡”。仇人爭相來吃他的肉,轉眼間就吃完了。可見人們恨他們恨到了什麽地步。
??索元禮也被武則天殺了。
??索元禮跟周興一樣也受到“請君入甕”的待遇。
??索元禮慣用鐵籠逼供,拿個鐵箍兒套在犯人頭上,有點象唐僧對付孫猴兒。但他不是念“緊箍兒咒”而是用木楔來勒緊鐵箍兒。不招就生生把犯人的腦袋勒爆。
??索元禮受審本想堅貞不屈,拒不承認被控罪名。但主審官一句“把索公的鐵籠取來!”,索元禮馬上癱倒在地,頓首認罪。
??“興與索元禮、來俊臣競為暴刻,興、元禮所殺各數千人,俊臣所破千餘家。元禮殘酷尤甚,太後亦殺之以慰人望。”周興、索元禮、來俊臣一個比一個殘暴刻毒。周興、索元禮各滅族數千家。來俊臣滅族千餘家。最殘暴的要數索元禮。武則天把周興、索元禮、來俊臣等酷吏都殺了,順便把濫殺無辜、製造恐怖氣氛的罪名栽到他們頭上。
??他們做為武則天的打手以血腥手段壓製輿論,震懾群臣,為武則天登基和鞏固帝位掃清了障礙。武則天坐穩皇位後,按照兔死狗烹定律掉過頭來清除酷吏,以平民怨。
??這些酷吏死後,官民拍手稱快,奔走相告,說:“自今眠者背始貼席矣!”。人們終於可以踏踏實實睡個安穩覺了。在來俊臣之流猖狂之時,人們晚上睡覺背不沾席,耳朵時刻支棱著聽著外麵的動靜。
??人在屋中坐,禍從天上來。這是那時的真實寫照。誰都無法預料自己會在何時何地因為什麽事被“克格勃”抓入監牢。可能隻是說錯了一句話辦錯了一件事,甚至是因為別人說錯了一句話辦錯了一件事受到株連。
??有一群人喝酒,其中一人說了句牢騷話。其他人沒在意,但有一位立即跑去告密。旋即,“克格勃”堵上門。說怪話的被砍頭,其他人因為知情不舉被下獄。
??在告密者、酷吏和嚴刑製造的恐怖氣氛下,再也沒人敢亂說亂動。熟人在路上相遇也隻是點頭示意而已。
??武則天利用鐵腕和酷吏對付反對她當政的大臣和李氏皇族。但“肅反”擴大化使大批無辜的人卷入其中。唐初最後一個名將黑齒常之也受誣冤死。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