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一章 武則天
武則天本是唐太宗的嬪妃,名叫武照。她是官宦人家的女兒,14歲時被選進宮中。因為長相嫵媚被唐太宗賜名“媚”,封為才人。人稱武媚娘、武才人。
??武則天在給唐太宗做才人的時候並不受寵。才人在後宮沒什麽地位。上有皇後、妃嬪,下有婕(jié)妤(yú)、美人,才人隻比宮女強點有限。
??唐太宗晚年重病臥床,武媚娘作為唐太宗的貼身侍女一旁伺候,端湯喂藥、穿衣鋪被。李治作為太子暫時代理朝政。為了方便隨時請教和照顧父親,李治在父親住的寢殿旁找了一處院子住下,和唐太宗朝夕相處。武媚娘因此和太子經常碰麵,一來二去兩人彼此產生好感。史書說李治“悅之”。
??唐太宗死後,按照宮裏的規矩,武才人和其他沒給唐太宗生過孩子的才人、婕妤、嬪妃什麽的被發送到長安感業寺削發為尼。名義上是為先皇念經祈禱,保佑先皇在另一個世界裏富貴平安。實際上感業寺就是一個收容所、養老院,進去就出不來了,等死而已。
??按理說,武媚娘的這一輩子就這麽拉倒了,念念經,拜拜佛,三個飽一個倒,一直到老。可就在武才人萬念俱灰的時候,她命中的貴人唐高宗李治來了。
??唐太宗周年祭的時候,唐高宗親往感業寺為父親唐太宗上香祈福。在這裏他見到了他的緋聞女友武媚娘。
??意外的邂逅使他舊情重燃,從此“仁孝”的唐高宗益發地“仁孝”,隔三岔五就來感業寺上香。唐高宗是被武媚娘給迷住了。
??唐高宗的皇後王氏得知丈夫迷上了感業寺的尼姑武媚娘,暗中安排武媚娘蓄發還俗。
??不久,武媚娘出寺門、入宮門。脫我尼姑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二次做新娘。
??那年武媚娘26歲。唐高宗22歲。
??武媚娘入宮後被封為昭儀。昭儀在嬪妃中的等級是第五級、正二品。才人是十六級、正五品。
??王皇後接武媚娘入宮並非出於賢惠或大度,正相反是出於嫉妒。王皇後因為沒有生養而失寵。唐高宗寵愛蕭淑妃(嬪妃第二級、正一品)。王皇後心懷怨恨並擔心後位不保。
??她引進武媚娘的目的,一是討唐高宗的歡心,希望重新獲得唐高宗的寵愛;二是利用武媚娘和蕭妃爭寵,減輕蕭妃對自己後位的威脅。
??但是出乎她的預想,武昭儀很快取代蕭妃得到唐高宗的專寵。王皇後去掉一個強敵又樹起一個強敵,她不得不轉而去對付武昭儀。
??蕭妃因為失寵和王皇後走到一起,昔日的情敵現在同病相憐。嫉妒心促使她們聯起手來攻擊武昭儀。她們不斷地說武昭儀的壞話。可是她們壞話說盡,唐高宗並不為所動。
??感受到威脅的武昭儀反擊更為決絕,她悶死自己的親生女兒嫁禍皇後。
??武昭儀入宮後,頭胎生了個兒子,二胎生了個女兒,令唐高宗非常開心。
??皇後沒生過孩子,非常喜歡小孩。有一次,皇後來看孩子,武昭儀沒在屋,隻有孩子在裏間睡著。皇後站了一站就走了。武昭儀知道後,馬上過來把女兒悶死,然後沒事人似的溜達到一邊等皇上下朝。
??唐高宗來了,武昭儀趕緊迎上去。倆人邊說邊嘮,一起進去看孩子——孩子早涼透了。唐高宗質問左右宮女。宮女都說:皇後剛剛來過這裏。皇帝咬牙切齒道:皇後殺了我的女兒!
??唐高宗由此決意廢後,改立武則天為後。
??廢立皇後引起朝廷不大不小的分裂。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為首的保王皇後一派與以許敬宗、李義府為首的保武則天一派展開論戰。最終因為舉足輕重的李世勣堅定地站在唐高宗一邊,稱“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唐高宗下定決心廢立皇後,廢黜王皇後,改立武則天,並且更換了太子。許敬宗、李義府之流也隨之取代長孫無忌、褚遂良成為朝廷的權臣。
??武昭儀搖身一變成了母儀天下的皇後。王皇後和蕭妃一起被貶為庶人打入冷宮。
??偶念舊情的唐高宗曾去看望王皇後。王皇後借機央告唐高宗:如果還念舊情,能讓我們有出頭之日,請把這個院子命名為“回心院”。唐高宗答應了。
??武則天知道後大怒。她可不想給王皇後等人東山再起的機會,立即令人砍去兩人的四肢塞入酒缸。兩人哀號數日而死。
??唐高宗聽之任之。
??史書認為唐高宗“為色所迷”,“溺愛衽席(借指女色)”,因此變得昏庸。
??其實不然。
??唐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後,不僅是因為她的美貌,更是因為她的才幹。
??武則天長得非常漂亮。唐朝以胖為美。所以換句話說,武媚娘長得非常胖。看過武則天畫像的人都知道,武則天是標準的瓜子臉——跟現在的蛇精臉不一樣,她是西瓜籽。
??據說,武則天“方額、鳳脖”。“方額”就是寬腦門。“鳳脖”就是脖子上有環形褶皺。女孩稍胖一點就會有雙下巴。武則天有一摞,從下巴一直排到胸口,所以稱“鳳脖”。
??胖則豐滿,豐滿則性感。別忘了唐太宗給武則天起名叫媚娘。媚而性感,這樣的女人對男人具有殺傷力。
??美貌能抓住男人。但要抓牢抓死抓住男人的心,還得靠內涵。胸大無腦沒戲。再漂亮的臉蛋也有容顏老去的那一天。隻有聰明才智才能持久。
??武則天嫁給唐高宗時已經是26歲。在沒有玻尿酸的年代,這已是容貌的夕陽紅階段。如果隻是胸大別無長物,那現在被塞進酒缸不是王皇後和蕭貴妃,而是武則天。
??武則天過人之處不是她的美貌而是她的才華。
??武則天“素多智計,兼涉文史”。唐高宗依仗武則天的精明果斷來彌補自己的優柔寡斷。武則天是唐高宗的賢內助、幕後軍師。唐高宗遇到什麽難題都會在武則天這裏迎刃而解。武則天“處事皆稱旨”。
??更重要的一點是,唐高宗有病,不能正常上朝理事,需要有人幫他打理朝政。
??唐高宗有“風眩”之症。“風眩”大概是高血壓引起青光眼。 “風眩頭重,目不能視”。犯病時頭重腳輕,天旋地轉,眼睛看不見東西。因為病痛的困擾他幾乎無法上朝理事,不得不把朝政托付給皇後武則天。
??唐高宗不是因為迷戀女色而怠政、而昏庸,是因為生病。
??唐高宗讓武則天代理朝政等於把權柄交到了武則天的手裏。武則天以“假皇帝”的身份在朝中培養起極大的勢力,大到足以將唐高宗架空。朝中見風使舵之流開始巴結武則天,冷淡唐高宗,把唐高宗視為行將就木苟延殘喘的病老頭。
??唐高宗心有不甘,跟宰相上官儀商議。上官儀建議唐高宗廢黜武則天,奪回大權。於是唐高宗讓上官儀起草廢黜皇後的詔書。
??武則天在第一時間得到消息,立即來找唐高宗評理。也不知道兩人見麵都談了些什麽,隻知道兩人談完之後,唐高宗“複待之如初”。夫妻兩人和好如初。
??人家兩口子和好了可把上官儀坑苦了。唐高宗為討好武則天,把上官儀供了出來,說:“我初無此心,皆上官儀教我”。於是上官儀成了挑撥人家夫妻關係的罪魁禍首,被武則天下獄抄家。
??此後,唐高宗隻要沒犯病就跟武則天手拉手上朝。唐高宗坐前麵,武則天拉個簾坐後麵。武則天不是垂簾聽政而是 “垂簾決政”。唐高宗腦子慢,耳跟子也軟,遇事沒主意,常常讓武則天拍板。“百司奏事,時時令後決之”。天長日久,群臣將兩人合稱為“二聖”。
??武則天從幕後走到幕前。她處理朝政不僅深合皇帝的心意,也贏得了群臣的敬佩。
??武則天是好弄權的人,日理萬機也不以為苦反以為其樂無窮。
??她向唐高宗提出十二條建議(“建言十二事”),諸如罷兵息戰、發展農業、輕徭薄賦、廣開言路、普調公務員工資、增加公務員升遷機會、號召公務員讀《老子》等。唐高宗全盤照準。“建言十二事”不僅獲得百姓擁護也得到百官的擁護。
??武則天信仰佛教,但她卻鼓勵百官讀《老子》。因為她認為老子“無為而治”的治國方略最適合當前形勢。ZF減少行政幹預,任百姓自由發展,充分調動百姓發展生產的積極性和能動性。
??武則天在普調公務員工資的同時也對各級官吏提出更高的要求。她主持編寫了《臣軌》,令官吏學習並且貫徹執行。
??唐太宗的《帝範》是帝王的行為守則。武則天的《臣軌》是官吏的行為守則。
??唐高宗的病越來越重,實在無法堅持工作。他提出把朝政大權轉交給武則天,讓武後攝政代他上朝理事。他的提議立即遭到大臣們的反對。隻聽說把天下托付給兒孫的,沒聽說過托付給老婆的。一個女人坐在皇位上主持朝政成何體統。
??唐高宗是個沒主意的人,見人反對也就罷了。
??683年,唐高宗病情越發嚴重,連走路的力氣都沒有了,最終不治身亡。
??唐高宗死後,唐中宗李顯即位,但實際上此後進入武則天時代。誰做皇帝也不過是她的傀儡。到後來她更是自立為帝,成為曆史上空前絕後的女皇帝。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