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淮南對峙
公元511年——515年p; 梁魏淮南對峙。南梁轉守為攻。南梁浮山做堰,引淮水灌魏壽陽。
戰後第二年,北魏爆發了元愉之亂。
元愉是元恪的弟弟。他在徐州做刺史時,晚上聽到歌女楊奧妃唱歌,對楊奧妃一見鍾情。他托人將楊奧妃收為義女,改姓李,然後舉行盛大的婚禮將楊奧妃娶進門。兩人婚後恩恩愛愛如膠似漆。
後來元恪做了皇帝,封元愉為王。於皇後將自己的妹妹許配給元愉希望親上加親。元恪指定於皇後的妹妹做王妃。但是元愉不喜歡於王妃,隻喜歡楊奧妃,讓於王妃守了活寡。於皇後為給妹妹出頭,讓人抓了楊奧妃,一頓板子之後,毀容削發,罰她做了尼姑。後來於皇後失寵,楊奧妃被放回。元愉跟楊奧妃小別勝新婚,感情更好。
元愉的手下胡作非為被元恪處死。元愉本人也受到牽累,元恪把他叫進宮裏,打了五十大板之後,貶到冀州當刺史。
元愉不滿哥嫂的欺壓,一氣之下舉兵造反,在冀州自立為帝。他封楊奧妃為皇後。
元恪調兵遣將進剿元愉。但是元愉之亂未平,朝中又出變故。
於皇後因為一直沒有生育,元恪又娶了大臣高肇的侄女高英為妃。高英不負眾望,當年就生下一個兒子。元恪很高興,決定立這個兒子為太子。但很快這個兒子就夭折了。有說法是高英一聽元恪要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不喜反憂,擔心元恪按照北魏立子殺母的規矩弄死她,先下手為強把兒子弄死了。
不久,於皇後也死了。有說法是高英下毒,毒死了於皇後。於皇後一死,皇後之位就歸了她。
高肇成為外戚之後開始膨脹,諂言陷害權臣及諸王以壟斷權力。元宏臨死時給元恪指定的輔政大臣都遭到高肇的陷害。朝政由他一人把持。但他仍不滿足,又把矛頭對準諸王。他不斷給元恪灌輸一個概念,諸王不可信,要提防諸王有不軌之心。皇叔元詳被高肇的讒言所害。元愉憤而造反其實也是高肇所賜。元愉造反後,高肇誣告皇叔元勰[xié]跟元愉互相勾結意圖不軌。元恪於是一杯毒酒送皇叔上了西天。
元愉戰敗被俘。元恪讓人把元愉押回京城。高肇秘密安排人在路上把元愉殺了。
高肇以追查叛黨為名清除異己。朝野惶恐不安,對高肇一手遮天非常痛恨。
義陽守將向南梁獻城投降。司州各城紛紛響應。蕭衍大喜,立即派軍去接收。但元恪反應也很快,派軍來奪。梁軍剛搶占了懸瓠,魏將邢巒便已殺到。邢巒擊敗梁軍,奪回了懸瓠。
宿豫(江蘇宿遷)守將也向南梁獻城投降。蕭衍迅速派軍進駐宿豫。元恪派兵來奪被梁軍擊退。梁軍占領宿豫猶如插入魏境一根釘子。
蕭衍讓人告訴元恪,我們不如講和,罷兵息戰。我歸還你宿豫,你歸還我漢中。但元恪不肯答應。
梁魏雖然沒能就此講和,但也不想再打。梁魏邊境消停了幾年。
在此期間,元恪遇到一件大喜事,他終於有兒子了。那時他已經28歲了。
北魏有子貴母死的規矩,所以皇帝的嬪妃都不敢生兒子。嬪妃一旦懷孕便如末日來臨一般惶惶不安,趕緊找打胎藥、找偏方,就像計劃生育標語一樣:打下來,流下來,就是不能生下來。萬一孩子命大沒打下來,生下來也得掐死,除非生下來的是女嬰。所以,元恪一直沒有兒子。
身為皇帝沒有繼承人那是一個嚴重的政治問題。元恪一直憂心忡忡,直到碰見一個不怕死的主兒。
漢人姑娘胡仙真被元恪招進宮,封為充華(低級嬪妃)。她見別的嬪妃祈禱不要生兒子不以為然,認為替皇帝生育繼承人是盡忠報國,怎麽能怕死呢?她懷孕以後沒有把孩子打掉而是健健康康生了下來。
元恪喜出望外,給孩子起名為元詡,封為太子。
他打算按老規矩處死胡充華。一些漢人大臣為胡充華說情,並且陳說子貴母死製度的弊端。元恪沒有殺胡充華,而是把她升為貴妃。元恪“始不殺其母”,廢除了延續百年的子貴母死製度。
元恪兒子周歲那年又喜得一處軍事要地,可謂雙喜臨門。
511年,南梁的朐[qú]山(江蘇連雲港東海縣)爆發叛亂。叛軍引來魏軍,將朐山獻給了北魏。
朐山是南梁在北魏控製區的一塊飛地,通過淮海跟內地交通。它一直像一根釘子一樣插在北魏控製區,牽製著東線魏軍不敢輕舉妄動。北魏一直想拔掉這個釘子而不能如願,沒想到這回不廢一刀一槍就解決了,非常高興。元恪要求魏軍一定要守住胊山,千萬別讓梁軍再搶回去。
但梁軍豈有不搶之理,在得到胊山丟失的第一時間就派兵四萬來奪,勢在必得。魏軍一看不妙馬上派兵增援,擊退了梁軍的進攻。梁軍增兵再戰,包圍了胊山。魏軍也增兵十萬救援。仗越打越大。交戰雙方的兵力達到20萬。
胊山因為糧盡投降,重歸南梁所有。梁軍集中兵力對準魏軍的援軍。
魏軍援軍得知胊山投降士氣大跌,倉皇撤走。撤退時偏趕上下大雪,走在荒郊野外的魏軍三分之二被凍死或凍傷。梁軍趁機追殺,斬獲頗豐。最終活著回來的魏軍隻有十之一二。
這次慘敗對魏軍士氣是一個極大的打擊。淮南爭戰的形勢開始扭轉。
513年,北魏發生嚴重的水災,遭災麵積達到三分之一。淮河流域最為嚴重。
壽陽地區暴雨成災,淮河泛濫,壽陽城因為地勢較低被洪水所淹。洪水最高的時候幾乎跟城牆一般齊。城裏的房屋全部淹沒。老百姓沒法待了紮筏子逃出壽陽。魏軍也在刺史李崇的帶領下轉移到城外的船上。
百姓往南邊避水。南邊是南梁的境界。百姓以為李崇已經放棄壽陽,推舉治中(相當於副州長)裴絢為首向南梁投降,把壽陽獻給南梁。南梁派兵來接應他們。李崇得到消息立即派兵擊退了梁軍,殺了裴絢。
洪水退去後,魏軍回到壽陽繼續守城。
壽陽水災給了蕭衍一個啟發。壽陽城高牆厚難以攻取,或許可以采用水攻。強攻不但傷亡太大,還可能受到魏軍援軍的夾擊。而采用水攻,把城牆給它泡塌了,不僅容易打還能阻止魏軍的援軍。壽陽地勢低,水攻的辦法是可行的。
壽陽一直是蕭衍一塊心病。壽陽突出部離長江最近,離建康也最近。蕭衍一直想把這根肉中刺拔掉。
第二年,他組織人力在鍾離附近的浮山(在安徽五河縣一帶)築壩,準備水淹壽陽。
浮山在淮河下遊。壽陽在淮河上遊。堵住下遊把上遊的水位抬高,人為造成淮河泛濫,壽陽就會被淹沒。
他的想法挺好。但是懂行的過去一看,水流太急,河床都是流沙,感覺在淮河築壩根本沒戲。但是蕭衍不聽,執意要這麽做。
蕭衍征發了20萬百姓去浮山修圍堰。浮山當時在梁軍控製之下。
在淮河修圍堰,工程巨大不說,難度也巨大。百姓推著小車一車一車往河裏倒沙石,倒進去就被水衝走。在河邊幹的時候還容易些,越往河中間走越難。到圍堰合攏時,水流變得異常湍急,沙石入水就不見了蹤影。
二十世紀修三峽圍堰時,用車軲轆都比人高的巨型卡車一車一車不間斷地往江裏投放大型石料才合攏成功。浮山百姓想用砂石合攏根本沒戲。
後來有人想了個辦法,冬天修,冬天水少。這個辦法似乎可行。大家於是等到冬天繼續幹。剛開始時還真不錯,圍堰幾乎就要修成了。但是水再小,在河道變窄了的情況下,水流還是很急。圍堰依然不能合攏。大家一直忙到夏天也沒完成。大水一來,圍堰全部被垮塌。
大家吸取經驗教訓,又想出一個辦法,在快合攏的時候打樁,跟修籬笆牆似地截住流失的泥沙。
第二年冬天繼續修。這招還真管用,圍堰終於修好了。圍堰“長九裏,下廣一百四十丈,上廣四十五丈,高二十丈”。
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朝的一裏大概合現在415.8米、一丈合2.412米。這個大壩長約3742米,下寬約338米,上寬約109米,高約48米。
要知道二十世紀修的三峽大壩全長2309米、高181米、下寬124米、上寬15米,折合體積約3千萬立方。而浮山大壩的體積約是4千萬立方。浮山大壩比三峽大壩還大。浮山大壩是從古至今最大的水壩。隻不過這個大壩的建造目的不是為了造福人類而是禍害別人的。
工程巨大,耗資巨大,百姓的傷亡也巨大。為修這個圍堰死了成千上萬的人,包括累死、病死、凍死、淹死的。
但不管怎麽說任務算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