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魏齊罷戰
公元479年——492年 魏齊罷戰,各自發展。拓跋宏在鮮卑人中推行漢化。蕭賾專心內政,使南齊短暫中興。
馮太後當政倚重漢人大臣。北魏在她當政時期開始加速漢化。
鮮卑人進中原以後就已經開始漢化,逐漸拋棄了草原民族的生活方式。《木蘭辭》第一句:“唧唧複唧唧,木蘭當戶織”,說明鮮卑女子已經開始紡紗織布了,跟漢族女子沒什麽兩樣。
馮太後在各郡設立學校,讓鮮卑人接受漢文化教育。她給官員們發工資,禁止他們再去盤剝百姓或者貪汙。她還按著中原均田製的樣子給百姓分了田,規定了賦稅,讓遊牧的鮮卑人轉型種地,也讓漢族百姓有田種有屋住。
馮太後的諡號叫文明太後。她帶領鮮卑人走上了文明之路。北魏在她的治理下日趨穩定和富裕。
不過北魏漢化不代表它就打算跟漢人政權友好相處。南北一直存在著武裝衝突。
在蕭道成廢宋立齊之後,北魏打著恢複劉宋江山的旗號南下攻齊。
劉宋王爺劉昶[g]在劉宋骨肉相殘時逃奔北魏,被北魏招為駙馬。他向北魏借兵複國,承諾登基後向北魏稱臣。馮太後於是給他步騎混合兵團20萬,封他為征南將軍,讓他率軍南侵。
公元480年,劉昶率領魏軍進攻壽陽(安徽壽縣)。
蕭道成早已預料到北魏會趁南齊初立南下侵略,第一個目標便是壽陽,派親信將領桓崇祖坐鎮壽陽。
桓崇祖在淝水上遊攔河築壩,派兵把守。魏軍殺到壽陽,將壽陽北魏,開始攻城。桓崇祖下令決壩放水。很快,大水奔瀉而下,水淹七軍。魏兵淹死無數,狼狽撤兵。
角城(江蘇宿遷東南)守將舉城投降北魏。魏軍出兵接收角城,並且順勢南下再次侵入南齊。
魏兵十萬進攻朐山(江蘇連雲港)。蕭道成立即派兵增援。援兵隻有一萬多人。為了迷惑敵人,他們選擇晚上靠近魏軍,每人都舉著兩個火把。魏軍一看漫山遍野都是螢火點點以為能有十萬八萬的援軍,嚇得趕緊逃之夭夭。
不死心的魏軍來年又去嚐試進攻淮陽(江蘇淮陰)。蕭道成派大將周盤龍父子率軍救援。南齊援軍趕到淮陽的時候,淮陽守軍已經力戰而死,情況非常危急。周盤龍把二百騎兵交給兒子周奉叔,讓他先行一步救援淮陽。魏軍發現周奉叔的騎兵隊,派出上萬騎兵將其包圍。周盤龍得知兒子被圍,身先士卒殺入敵營。周奉叔殺出敵營,聽說父親為了救自己陷入敵人的包圍,返身又殺了回去。爺倆在魏軍陣營裏橫衝直撞所向披靡。魏軍敗退而走。齊軍窮追不舍,殺得魏軍大敗而逃。
魏軍三次南下都被齊軍擊退。如果說前兩仗齊軍是靠計謀取勝,後一仗就是實打實的對抗。魏軍依然落敗。
馮太後感覺再打下去也占不到便宜,叫停了南侵計劃。
而蕭道成在戰後大病一場。大概是指揮作戰太過勞神,身體吃不消,畢竟是五六十歲的人了。
第二年開春,蕭道成死了。
蕭道成在位期間從勤儉入手修複殘破的經濟。他以身作則倡導節儉,一掃皇宮奢華之風,希望自上而下移風易俗。奢華滋生腐敗,腐敗傷害百姓。
蕭道成常說“使我治天下十年,當使黃金與土同價”。讓黃金像泥土一樣便宜。這話有兩層意思,一是世間無貴物,老百姓什麽都能買得起;二是大家視黃金如糞土,沒有貪婪之心。
可惜老天沒給他十年。蕭道成隻做了四年皇帝就死了。
蕭道成死後,他的兒子蕭賾[zé]繼位。
有一個很意思的巧合,蕭道成和拓跋弘都是13歲有了第一個兒子,也就是說他們12歲就可以生孩子了。看來古人比現代人發育早啊。
南齊、北魏爭戰誰也討不去便宜。戰後的第二年兩國互通使節約定不再為敵,各自發展。此後兩國都專心內政,進入和平建設時期。
蕭賾即位後繼續父親的政策。他倡導節儉,輕刑減賦,撫恤災民,清明吏治,推行禮教,使社會得到安定,生產得到發展。
蕭賾虛心納諫,下詔要求內外群臣大膽地指出他的過失,糾正弊端,並且推薦賢才幫他治理國家。對於官員,他要求加強政績考核,根據政績好壞進行賞罰。
江南連年豐收,但也避免不了有遭災的地方。對於貧苦不能維持生活的人,他要求地方官給與撫恤。江北連年歉收。他下令減免田租,或延期交納。
他治國十年,使社會風氣有所好轉,經濟逐漸有了起色。人稱“永明之治”。永明是他的年號。
在他的十年治理中也出現少許雜音,比方“卻籍”之亂和蕭子響之亂。
蕭賾鑒於戰亂頻頻使很多地方戶籍管理混亂,決定重新核定戶籍。這本來是無可厚非的事。有些人在申報戶籍時候有意瞞報或冒用其他人戶籍,或者偷注爵位,偷改歲數,明明活著卻說死了,明明在家卻報失蹤,明明活蹦亂跳著呢卻說體弱多病無法參加勞動,企圖少交或不交賦稅。蕭賾發現問題要求糾正並不過分。但是“卻籍”政策在執行過程中出現問題。一方麵影響麵廣,損害了很多人的既得利益。一方麵刑罰太重,戶籍弄虛作假要判十年勞改。百姓怨氣很大。
有一個叫唐宇的算命先生,專看墓地風水。他認為自家祖墳有王者之氣,於是聚眾造反。社會上有大量怨民存在,唐宇發展很快,席卷整個江浙地區。地方軍無力抵抗。蕭道成派出正規軍才把唐宇之亂鎮壓下去。
蕭賾叫停了嚴懲措施,承諾既往不咎,放回先前流放的百姓,對百姓加以安撫。
蕭子響是蕭賾的兒子,向來喜歡舞刀弄槍的。他的衛隊規模超過了蕭賾規定的限額。他的長史劉寅給蕭賾打了一個小報告,揭發了此事。蕭賾責怪下來激怒了蕭子響。蕭子響一氣之下把劉寅殺了。蕭賾大怒,派人去抓他問罪。蕭子響武力拘捕,打跑蕭賾派來的隊伍。蕭賾被激怒,派兵討伐,把蕭子響殺了。但消氣之後,蕭賾非常後悔和傷心。
兩次叛亂的規模都不算大,沒有造成嚴重的後果,沒有毀了南齊的黃金十年。
北魏在這十年裏也專心內政。
北魏治國的難度要比南齊大。公元480年之前的十年,北魏國內發生大規模叛亂20多起。加上對外戰爭,北魏一直戰火不斷。北魏自然災害也接連不斷,加之貪官汙吏猖獗,政局和社會一直處於嚴重動蕩之中。
馮太後在結束魏齊戰爭後決定休兵養民。她退居二線,讓已經滿14周歲的拓跋宏接手朝政。不過馮太後並非撒手不管,而是讓拓跋宏負責日常工作,自己保留最後決定權。
拓跋宏的妃子林氏為拓跋宏生下一個兒子,被立為太子。鄧太後按照北魏的舊例殺了林氏,把她的孩子接過來撫養。此後,她把工作重心又放在撫養太子上麵。
拓跋宏信佛,主張慈悲為懷。遇到災年,他會開倉放糧救濟災民。對於孤寡老人,他會記得給與一定的撫恤。有些農民青黃不接,他會借給他們糧食和種子。
他認為北魏的刑罰太殘酷,不斷修改刑罰。例如原來滅三族現在改為滅一門,滅門改為處決本人,其他刑罰也有所減輕。但對於貪官汙吏,他反其道而行之,會加重刑罰。比方說,原來規定受賄價值十匹絹或接受饋贈價值二百匹絹才砍頭,現在改為無論受賄多少都將被處死,接受饋贈超過一匹也處死。處罰非常嚴厲。
拓跋宏推崇漢文化,不僅自己學習也建立學校讓皇室子孫接受漢文化教育,還建立孔廟讓讓鮮卑人去祭拜孔子。北魏的禮儀、製度幾乎全盤照搬漢文化。拓跋宏穿著漢人皇帝穿的皇冠龍袍接受百官朝拜,並且為百官設計了五等官服。他仿照中國古代井田製的辦法推行均田製,把土地平均分配給農民,讓他們死時再還。同時他參照漢人的租稅製度改進了自己的租稅製度。他認為不孝是非常嚴重的罪行,北魏法律隻判處髡[kūn]刑(削發剃頭的恥辱刑)太輕了,要求加重刑罰。
拓跋宏不喜歡戰爭。拓跋宏上台以來魏軍基本都處於守勢。柔然人來犯,拓跋宏也是趕走了事。好在柔然人勢力衰弱,之前歸附他們的高車等族紛紛脫離他們自立門戶。柔然人勢力更弱,對北魏的威脅越來越小。
公元490年,馮太後死了。
南齊派代表去北魏吊唁馮太後。南齊的官服是紅色的。北魏這邊不樂意,認為他們應該穿白色的喪服來參加追悼會,派人去交涉。南齊代表認為他們是南齊官方的使者必須穿官服。雙方於是來來往往展開爭論。
他們爭論的過程和內容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爭論的依據都是儒家的經典。最後南齊這邊竟然還輸了,乖乖穿著喪服喪帽進入喪堂。這說明北魏在漢文化方麵已經浸染很深。南北朝在文化層麵已經沒什麽差別。
馮太後死後,拓跋宏正式親政。
拓跋宏親政後開始深化體製改革,按照漢人模式全盤漢化。他按照儒家禮法建立明堂太廟,確定祭天與祭祖的禮儀。鮮卑人以前祭祀的亂七八糟的神全部被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