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中華世紀談> 138,十八路諸侯討董卓

138,十八路諸侯討董卓

  公元190年——191年 袁紹、曹操等將領舉兵討伐董卓。董卓逼獻帝遷都長安。十八路諸侯討董卓。


  董卓廢立皇帝,把持朝政,天下不服。


  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山東西部)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廣陵(江蘇揚州)太守張超、陳留(河南開封陳留鎮)太守張邈、東郡(河南濮陽)太守橋瑁、山陽(山東巨野)太守袁遺、濟北(山東泰安)相鮑信和袁紹、袁術、曹操共同起兵討伐董卓。各路諸侯共推袁紹為盟主。


  《三國演義》說有十八路諸侯,大概是為了方便本書的主角劉備、孫堅等出場。實際上《資治通鑒》和《三國誌》都寫明是十二位。


  諸侯之所以推薦袁紹為盟主,是因為袁紹祖上四輩有五人位居“三公”,人稱“四世三公”,是響當當的名門望族子弟,在朝內非常有號召力。


  袁紹的十二路諸侯匯集到河北、河南和山東一帶,對京都洛陽形成了三麵包圍。


  董卓命人偷偷毒死被廢的那個小皇帝劉辯。


  十二路諸侯不承認董卓立的漢獻帝,要重新立劉辯。董卓把劉辯殺了好讓諸侯死心。


  但諸侯並沒有因此退兵。他們討伐的是董卓。毒殺小皇帝更讓諸侯有理由推翻他。


  董卓畏懼反抗軍的兵勢,下令遷都長安。


  東漢建都洛陽,以長安為陪都。洛陽稱東京。長安稱西京。董卓想西遷長安是想回到他的地盤。董卓雖為並州牧,但他並沒有去山西就任,一直賴在河東包括陝西一帶。因為他當時手裏掌握著一支中央軍,不想交回去,便以羌人匪患未平為借口率軍駐紮在河東。後來何進約他進京逼宮,他帶著部隊東進。現在遷都長安,對於他來講是回家了。並且陝西相比河南來說易守難攻。


  董卓逼迫漢獻帝和百官、百姓遷往長安。為了籌集軍費,他大肆逮捕洛陽富豪,隨便安個罪名把他們殺掉,沒收了他們的全部財產。甚至派兵盜挖曆朝曆代皇帝王侯的陵墓,大發死人財。


  長沙太守孫堅在此時也宣布起事,率軍北上與袁術合兵一處。


  孫堅加入聯軍,現在諸侯有十三路。


  十三路諸侯兵勢強盛卻一直按兵不動。各路諸侯都想保存自己的實力,讓別人去做出頭鳥。


  曹操反董最堅決但兵力最少。見諸侯畏縮不前,曹操實在忍無可忍,明知自己實力不濟仍然率軍衝了上去。結果人單力薄,被董卓打得大敗而回,自己也被流箭所傷。


  諸侯見狀更不肯前行一步,日日“置酒高會,不思進取”。後來糧食吃光了,諸侯也就散了。


  青州刺史焦和也宣布起兵討董卓。不過說是討,不過是宣布割據而已。


  董卓回到關內,派出說客去詔安各路諸侯。同時,他以漢獻帝的名義任命自以為可靠的官員去尚未反叛的州郡,加強那裏的控製。


  董卓任命皇室宗親劉表為荊州刺史。劉表單騎進荊州,誘殺當地土匪頭子,將他們的嘍囉編入自己的軍隊,很快控製了荊州。


  董卓任命親信推薦的公孫度為遼東刺史。公孫度入主遼東後自立為遼東侯,不再聽從董卓朝廷號令。


  董卓派去的說客被袁術、王匡殺掉。董卓文的不行隻能來武的,派出軍隊出關討伐。董卓的軍隊一出關擊敗王匡,取得首戰的勝利。


  諸侯認為必須更加緊密團結起來才能跟董卓抗衡,打算立一個皇帝,建立自己的朝廷,跟董卓分庭抗禮。


  袁紹打算立劉虞為皇帝。劉虞是皇室宗親,並且名聲很好,有號召力。


  曹操堅決反對。天無二日,地無二主。要是整出倆皇上,國家不就分裂了嗎?曹操堅決擁護漢獻帝。管他誰立的呢。現在漢獻帝是唯一的正宗傳人。


  袁術也不同意立劉虞。他有自立為帝的野心。當然他不會講出來,而是以君臣之義的大道理勸阻袁紹。


  韓馥支持袁紹。袁紹於是派人去見劉虞,請他做諸侯的皇帝。


  劉虞不看好諸侯,拒絕加入叛軍。


  袁紹很沒麵子,隻好把這事先放下。


  董卓的軍隊進攻孫堅,將孫堅擊敗。孫堅靠手下舍命相救才僥幸逃出。孫堅在陽人(河南汝州)收攏殘兵敗將。


  董卓跟孫堅曾在西北共事,知道孫堅有勇有謀很難對付,調手下大將胡軫率呂布、華雄兩個猛將進攻陽人,務必將其徹底幹沉。


  胡軫對呂布既蔑視又嫉妒。一個出賣舊主的人竟得董卓如此賞識,一步青雲跟自己比肩。他揚言要斬一員大將祭旗。


  呂布聽說後暗恨於心,尋機報複。


  胡軫率軍來到陽人,準備安營紮寨,讓士兵好好睡一覺後次日開戰。呂布謊稱孫堅已經望風而逃,強烈建議連夜攻城。胡軫信以為真,指揮軍隊發動進攻。但孫堅據城堅守擊退了胡軫的進攻。胡軫見無機可乘便下令停止進攻。將士們人疲馬乏又饑又渴,沒設壁壘便解鞍卸甲躺下休息。


  孫堅率軍發動突襲,大敗董軍。大將華雄死在混戰當中。


  《三國演義》說關羽溫酒斬華雄,其實是孫堅斬的。另外“三英戰呂布”的故事也沒發生過,因為劉關張根本就沒來。


  古代打仗也沒主帥之間單挑的。古希臘曾經發生過。希臘兩城邦交戰時,有時不搞群毆玩單挑,各出一位勇士決鬥,勝者代表自己的城邦獲勝,敗者的城邦宣布投降。這樣打可以避免士兵傷亡。但是中國曆來就是群毆,主帥躲在士兵後麵。如果讓對方衝進來殺了主帥,軍隊失去指揮,基本就輸定了。據說呂布真玩過單挑,不過是跟郭汜。故事出自漢末年間的《英雄記》,書已經失傳,難斷真假。正史裏從來沒記載過主帥單挑的。


  說書人都是講雙方主帥單挑決勝負,似乎帶不帶兵去都無所謂,去了也不過是擺設,一個武藝高強的戰將過去就把事全辦了。說書人這樣講是想把混亂的戰爭場景簡化,並且能突出主角的形象。但真實的戰爭不是這樣。


  孫堅乘勝進軍洛陽,到達大穀(河南洛陽偃師市)。


  董卓親自率軍迎戰竟也不能取勝。董卓決定放棄洛陽,收縮兵力退守陝縣。


  呂布負責掩護大軍撤退。他按照董卓的命令燒毀了洛陽。董卓不想把洛陽留給諸侯聯軍做任何利用。


  孫堅在洛陽打跑呂布後,占領了洛陽。但是洛陽已是一片廢墟,沒有了占領的價值。孫堅派人修複了漢陵後就撤兵回去了。他沒有繼續西進。他的實力還不足於跟董卓決戰。


  孫堅的手下在皇宮廢墟的一口井裏找到一枚玉璽。


  據說這枚玉璽就是著名的和氏璧玉璽。這枚玉璽早在董卓進京之前,在宦官之亂的當天就遺失了。想必是掌璽太監投井自殺時把玉璽掉進井裏。這枚玉璽被稱為傳國玉璽。據說誰能得到它就是天命所歸的真龍天子。孫堅得到傳國玉璽喜不自禁,悄悄把它收藏起來。


  所謂的“十八路諸侯討董卓”就此告一段落。


  董卓擄走皇帝和百官偏居關內。關外的諸侯陷入無**狀態。諸侯開始拚命擴張自己的勢力,互相攻擊,弱肉強食。中國重回戰國時代。


  別看袁紹帶領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時無所作為,帶頭窩裏鬥可大有作為呢。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結束後,負責後勤的冀州牧韓馥停止供應糧草,想攆諸侯趕緊回家。袁紹可不想離開中原。他竄唆幽州太守公孫瓚去打韓馥。公孫瓚於是借口南下討董卓,率軍進入冀州地界。韓馥派兵拒戰,被公孫瓚擊敗。這時袁紹以幫助韓馥為名也率軍進入冀州。韓馥心知袁紹和公孫瓚一樣都是圖謀冀州而來,但自身實力不濟,誰也打不過,隻能接受現實。韓馥在別人的勸說下主動讓位給袁紹,把冀州牧的大印和冀州的地盤拱手相讓。


  袁紹借故吞並冀州讓諸侯警覺起來。曹操立即引軍南渡黃河遠離袁紹,去河南尋找新的根據地。


  當時黑山軍正在進攻東郡。黑山軍的首領叫張牛角,和黃巾軍創始人張角的名字隻差一個字。張牛角在張角起兵後不久也聚眾起兵響應,轉戰河南河北一帶。隻是他的名氣不如張角,勢力也不如張角,不被人關注。


  靈帝時期,張角和張牛角都死在革命第一線,黃巾軍和黑山軍也遭到重創,但兩軍並沒被根除。趁諸侯爭霸,國內大亂之機,兩軍死灰複燃,聲勢甚至超過以往。青州黃巾軍人數高達三十萬。黑山軍聯合當地各支變民,人數也高達十幾萬。


  東郡太守王肱受到黑山軍的攻擊節節敗退。


  東郡太守原本是橋瑁。橋瑁跟劉岱素來不睦。東郡屬袞州管,也就是說橋瑁歸劉岱管。兩人不知道什麽原因爆發衝突,劉岱殺了橋瑁,任命王肱為東郡太守。


  曹操進入河南後率軍進攻濮陽。曹操當時隻有幾千人馬,而對方有幾萬人馬。曹操以少打多利用謀略打敗了黑山軍,不僅攻克東郡還收編了黑山軍幾萬人馬,賺到了創業的第一桶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