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一章 王莽的土改
王莽做皇帝的時候也搞過土改。
他是為了解決土地兼並問題。因為土地兼並造成貧富差距過大,進而造成社會不安定。
王莽說:“古者一夫田百畝,什一而稅,則國給民富而頌聲作”。上古時期實行井田製,一家一百畝田,交十分之一的稅,國家和個人都很滿意。但是“秦為無道”,廢除了井田製,由此出現土地兼並問題。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窮人生活不下去隻好賣身為奴,去給富人當牛做馬。漢朝雖然名義上減輕了租賦,隻收三十分之一的稅,實際上各種雜稅、勞役、田租加起來,達到十分之五。窮人交完稅不夠吃了,活不下去了,就會去犯罪。社會的安定團結因此被破壞。
王莽是儒生。在儒生眼裏“古者”都是好的,完美的。王莽認為井田製被破壞造成土地兼並,土地兼並造成貧富差距,貧富差距造成社會不安定。因此,解決這些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恢複井田製。
實際上,井田製被拋棄並非因為秦國“無道”,而是因為井田製不能適合社會發展,不能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西周實行井田製,到了東周逐漸被各個諸侯國廢棄。最早破壞井田製的不是“無道”的秦,而是儒生眼中的聖人周公的魯國。
井田製是公有製、平均主義的產物。井田製或許可以帶來穩定,消除貧富差距,但不利於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土地私有化的確會造成土地兼並、貧富差距問題,但同時可以調動生產積極性,促進經濟發展。
貧富差距這東西,大了不行,小了也不行。貧富差距越大,社會不安因素就越多,社會矛盾就越尖銳。貧富差距越小,獎勤罰懶的刺激越小,經濟發展越慢。
現在用“基尼指數”來監控貧富差距問題。基尼指數用0-1之間的數來表示收入分配差異。“0”表示絕對平均。“1”表示絕對不平均。警戒線是0.4。超過0.4,意味著貧富差距過大,社會開始變得不安定。小於0.2,意味著貧富差距過小,社會發展的動力開始降低。
中國在改革開放前基尼指數一直是零點一。經濟發展速度緩慢,百姓溫飽都成問題。但百姓的心態平和。大家都窮,就不存在心理不平衡問題。改革開放後,經濟發展開始加速,中國不但解決了溫飽還實現了小康。但少數人先富起來將平均線遠遠甩在後麵,基尼指數很快突破0.4的警戒線。社會心態開始失衡,犯罪率開始上升。
實踐說明,貧富差距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需要做的事是把貧富差距控製在合理的範圍內,而不是消滅貧富差距。
但王莽想做的事恰恰是要消除貧富差距,達到他想象中的完美狀態。
王莽把貧富差距歸咎於“豪民侵淩,分田劫假”,簡單地說就是地主的剝削。“豪民”通過土地買賣完成土地兼並,害得農民失去土地,失去生活來源,不得不給豪民當牛做馬。
王莽於是下達《定國是詔》,宣布進行土地改革,把所有土地都收為國有,平均分配,恢複井田製,禁止土地買賣。
他希望建立一個耕者有其田、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都是謙謙君子的和諧社會。這是古代《周禮》描寫的理想社會。因此王莽改革也被稱為托古改製。
《定國是詔》下達後,“土改”工作全麵鋪開。王莽要求地主把多占的土地交出來分給無地少地的農民。
實行土地國有製,恢複古代均田製。一對夫婦一頃地,多退少補貧富齊。這跟“解放”初期搞得土改幾乎沒什麽兩樣。
同時王莽規定奴婢也有人權,主家要把奴婢當做自己家的一分子,稱為“私屬”,相當於戶口本上的“其他親屬”。殺害和買賣奴婢都是犯法的,按殺人和拐賣人口罪論處。
王莽試圖通過凍結奴隸買賣方式逐步消滅階級,消滅壓迫。
王莽托古改製非常接近社會主義理念。土地公有、平均分配、消滅剝削、眾生平等、消除兩極分化,這些特征與社會主義非常接近。王莽的托古改製可以視為中國最早的社會主義改革。有人稱王莽是“社會主義皇帝”。不過王莽的社會主義是樸素的社會主義。因此王莽應該被稱為中國樸素社會主義思想從理論走向實踐的第一人。
詔令一下,群情沸騰。貧下中農熱烈擁護,把他看做救世主。但是地主豪紳強烈反對,把他看做地主隊伍中的叛徒。
貧農翹首企盼土改。地主想方設法阻撓土改。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聰明的地主鑽新政的空子。你不是規定九口百畝嗎?我把奴婢、雇農都算進去,都是我的“其他親屬”。膽小的象征性地交出去一點,意思意思也就完了。膽大的脖子一梗,要地沒有,要命一條。你看著辦吧。
土改令變成了一紙空文。
王莽急了,下令嚴打。但凡阻撓土改的一律流放。
執行土改的官吏也是地主富農。他們也不樂意土改。他們反過來勸王莽:我們剛建立新朝,還是以穩定為大局,別把地主逼急了再搞出什麽事來。
王莽想想也是,畢竟還有維穩的任務,下令廢除新政。
“土改”跟玩鬧似地就結束了。
“解放”初期搞土改是“打土豪,分田地”,先打後分,打完再分。先把群眾發動起來“鬥地主”,把地主鬥倒了鬥死了再去分地主的土地和財產。黨明確指出:“黨反對不發動群眾,用行政命令方法把土地‘恩賜’給農民的‘和平土改’”。這話說得就是王莽這樣的土改。這也說明為什麽王莽的土改沒有成功。
讓地主把土地交出來無異於與虎謀皮,得把老虎弄死了再剝皮,生剝還不咬你?還好王莽收手快,慢了就懸了。
其實有一個辦法能解決土地兼並問題,不是解決土地兼並本身,而是解決土地兼並造成的衍生問題,也就是土地剩餘勞動力問題。這個辦法就是鼓勵工商業發展。工商業發展起來能大量吸收農村剩餘勞動力。到那時候,這些人將被稱為“人口紅利”,變壞事為好事。但是王莽是儒生。儒家曆來是歧視、限製工商業的,不可能鼓勵大家進城務工或下海經商,希望把大家都栓在土地上。
儒生僵化的思想使中國曆史上第一次社會主義實踐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