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白登之圍
公元前201年——198年 高祖親率大軍擊匈奴,被匈奴圍白登山七日。高祖許與匈奴和親,得脫。
韓**被漢高祖改封到代國。這時匈奴冒頓已經統一了北方大草原,開始南侵。韓**遭到匈奴的進攻,一麵派人向漢高祖求援,一麵派人向匈奴求和。漢高祖派兵幫他趕走了匈奴,可同時也知道了韓**私自和匈奴講和的事。
諸侯國沒有外交權。中央**才有外交權。韓**私自與匈奴議和,這樣做屬於越權了。
漢高祖嚴厲斥責了韓**。漢高祖現在可不是當年“仁厚”的沛公了,脾氣長了,動輒殺人。
韓**又憂又怕,索性投降了匈奴,並且夥同匈奴進攻太原。
漢高祖發現事態嚴重,親率三十萬大軍去攻打韓**和匈奴。
他在銅縣(山西沁縣)擊潰了韓**,隨即又在晉陽(山西太原)擊潰了匈奴。連戰連勝使漢高祖產生了輕敵思想。在追擊匈奴的過程中,他率領騎兵部隊狂追一千多裏,把步兵部隊遠遠落在後麵,結果在白登山(山西大同一帶)陷入匈奴的埋伏,被冒頓率領的四十萬匈奴大軍包圍。
原來匈奴敗退是誘敵之策,漢高祖上當了。
漢高祖發現被圍立即率軍突圍,但左衝右突不能成功。匈奴隨即發動反攻。漢軍居高臨下擊退了匈奴的進攻。漢軍衝不出來,匈奴攻不上去,雙方陷入僵持。
漢高祖被困白登山七天七夜,內無糧草,外無救兵,饑寒交迫。正值隆冬季節,漢軍缺乏禦寒被服,被凍掉手指的有十之二三。再圍下去,漢軍不用打就垮了。
漢高祖暗中派人攜帶重禮去賄賂冒頓的老婆。冒頓的老婆看在一大堆金銀財寶的份上勸冒頓放漢高祖一條生路。冒頓是聽老婆話的好男人,於是下令撤圍放走漢高祖。
其實事情沒那麽簡單了。冒頓調動幾十萬人馬發動一場戰爭,豈能因為幾句枕頭風就拉倒了。實際情況是,漢高祖跟匈奴單於簽訂了一份和約。這份和約能讓匈奴得到比戰爭所獲更多的利益。
這份和約近乎於投降和約,有損大國王朝的形象,所以在史書中秘而不宣。不過,和約內容在史書中還是有跡象可循的。
漢高祖脫險之後與大部隊會合。他沒有率軍反攻匈奴而是派人去跟冒頓約定漢匈和親。由此看來,這份和約至少包含和親的內容。在和親的同時,漢朝“歲奉匈奴絮繒酒米食物各有數”。所謂“歲奉”就是進貢。
漢文帝時期,匈奴不斷騷擾漢朝邊境。那時冒頓已死,他的兒子老上單於繼位。漢文帝給老上單於去信希望和平相處。信中重申了漢高祖與冒頓單於的約定,說:“先帝製:長城以北,引弓之國,受命單於”。也就是長城以北歸屬匈奴單於轄製。言外之意,你們不應該到長城南邊來。漢文帝所說的“先帝”是指漢高祖。漢匈以長城為界想必也是白登和約的條款之一。
總之,冒頓同意放漢高祖一馬不是因為老婆說情而是跟漢高祖簽訂了一份和約。
漢高祖從白登撤兵而回,路過趙國時在趙國小憩。趙王張敖是他的女婿。
漢高祖有一個獨女,叫魯元公主,就是他在兵敗彭城時為了逃命三番五次推下車的那個孩子。“鴻門宴”時,漢高祖為求項伯替他說情,與項伯“約為婚姻”,把閨女許給項伯做兒媳。後來這事不了了之。稱帝後,他親自為女兒選駙馬,把公主嫁給了趙王張敖。如今公主和張敖已經生兒育女。
漢高祖在趙國小住。“趙王敖執子婿禮甚卑”。趙王張敖以女婿見嶽父的禮節畢恭畢敬地接待了他。但是他對張敖的態度非常惡劣。史書用“箕踞罵之”來形容。“箕踞”就是席地而坐,兩腿伸開,形似簸箕。
要知道古人不穿褲衩,坐都是跪坐,兩腿並攏壓在屁股底下。叉腿坐不但不雅觀也不禮貌。箕踞而且謾罵,那形象就跟潑婦坐地罵街一樣,甚至比潑婦罵街還難看。想象一下,漢高祖在上麵吐沫橫飛,小弟弟在下麵頻頻點頭,一唱一和,那是什麽形象?
史書沒有記載因為什麽事漢高祖要罵張敖。
《史記》記載:“冒頓遂引兵而去。漢亦引兵而罷,使劉敬結和親之約”。漢高祖在白登脫險之後,派謀士劉敬出使匈奴商議和親。但是《史記》沒說漢高祖打算讓誰嫁給冒頓。次年漢高祖開始張羅和親時,按照《資治通鑒》的說法是“欲遣長公主”,也就是魯元公主。讓魯元公主和親匈奴這件事究竟是什麽定下來的無從考證。如果是白登之圍時定下來的,那麽漢高祖罵張敖就可以理解了。有理由懷疑,漢高祖想逼反張敖,然後殺了他,把魯元公主送去匈奴和親。如果是第二年才決定讓魯元公主和親,那隻能說漢高祖想逼反張敖然後殺掉他以同姓王取而代之。
漢高祖箕踞而坐辱罵張敖。
張敖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複。但是張敖的臣下貫高等人看不下去了,恨不能宰了漢高祖。
貫高偷偷告訴張敖:君辱臣死。我豁出這條老命也要殺了劉邦為你雪恥。張敖一聽嚇壞了,堅決不同意:皇上待我不薄啊,封我為王,還把閨女嫁給我。你們可不能動這念頭。
但貫高咽不下這口氣,對漢高祖懷恨在心。
第二年,漢高祖再次率軍北上追剿韓**的殘餘。路過趙國柏人(河北邢台隆堯)的時候,漢高祖原打算在此過夜,但嫌柏人的名字不吉利,有“迫於人”的意思,連夜開拔。
貫高得知漢高祖要留宿柏人,派人在驛站的廁所埋伏下來準備刺殺漢高祖。但是漢高祖別說廁所連驛站都沒進就走了。貫高刺殺未遂。
貫高的冤家對頭得知此事,向漢高祖揭發。漢高祖馬上命人傳喚張敖、貫高等人。
貫高等人好漢做事好漢當,告訴漢高祖:這事是我們做的,跟趙王不相幹。要殺要剮衝我們來,別讓趙王背黑鍋。
但是漢高祖就是憋著要殺趙王。他命令手下想盡一切辦法拿到貫高的口供,把張敖拖下水。但是即使打手們使遍渣滓洞的招數,貫高也死不改口。
漢高祖無奈隻得放張敖一馬。不過死罪饒過,活罪不免。漢高祖把張敖也降為侯。把趙國改封給三兒子趙如意。
趙如意是漢高祖的夫人戚美人的兒子。
夫人在漢初嬪妃等級裏排第二,列在皇後之後,相當於後來的西宮娘娘。
戚美人是漢高祖的寵妃,年輕漂亮、能歌善舞。漢高祖喜愛楚歌,會填詞作曲。戚夫人載歌載舞,鼓瑟擊築。倆人珠璧交輝,趣味相投。
愛屋及烏,漢高祖不僅喜歡戚夫人也喜歡戚夫人生的兒子趙如意,覺得這孩子“有乃父之風”,比那肉巴巴的劉盈機靈,於是想改立趙如意為太子。
但是漢高祖的想法遭到了以禦史大夫周昌為代表的大臣們的強烈反對。劉盈是嫡長子,理所應當的皇位第一繼承人。劉盈又沒犯什麽錯,憑什麽廢掉他?
周昌是個結巴,越著急越說不利落。他對漢高祖講:“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
句中是“期期”並沒有任何含義,是結巴往外崩字時的語氣助詞。成語“期期艾艾”中的“期期”就是指周昌,“艾艾”是另一個結巴。
漢高祖看他憋得臉紅脖子粗的樣子,忍不住笑了,起身走了。
呂後“見周昌,為跪謝“,說要不是您,太子幾乎就被廢掉了。
呂後謝周昌並非因為他的結巴嘴子攪和了廢立太子的討論,而是因為周昌是漢朝三公之一,地位崇高。他要說“不奉詔”,漢高祖真還就不好辦。
漢高祖見廢太子的阻力太大,就先把此事擱置下來。
當年,漢高祖告訴呂後準備把魯元公主嫁給冒頓。
呂後和漢高祖日夜哭鬧。她說我就這麽一個閨女,你怎麽忍心把她扔給匈奴。
呂後一哭二鬧三上吊,搞得漢高祖也沒脾氣,最終隻得作罷,找了個宗室女子冒充公主嫁了過去。
漢高祖首開了和親的先河。
此後各代皇帝延續漢高祖的和親政策,通過向匈奴輸送公主、美女、財寶等換取和平,直到漢武帝上台後才終止了這種**性賄賂的荒唐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