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五國伐齊
公元前295年——前284年 秦將白起敗韓、魏聯軍於伊闕。燕以樂毅為將,率韓、趙、魏、秦五國兵攻齊。齊由是弱。
趙武靈王為了專心練兵,禪位於太子趙惠文王,自稱主父——“國主之父”,相當於後來的太上皇。
趙武靈王禪位和燕王噲禪位不同,隻是退居二線而已,讓出政權保留軍權,類似於讓出****一職但還保留****一職。趙武靈王住在城外操練兵馬。現存古城邯鄲的叢台就是當年趙武靈王操練、檢閱兵馬之地。趙惠文王留在京城打理朝政。
趙武靈王禪位趙惠文王引起大兒子公子章的不滿。公子章本是趙國的太子,因為母親去世父親另結新歡而丟掉太子之位。趙惠文王上台後,公子章每天站立朝班聽趙惠文王訓話感到難以忍受。
於是公子章糾集了一幫人馬去突襲惠王的王宮,企圖殺掉惠王取而代之。但是忠於惠王的大將公子成領兵馳援擊退了叛軍。
公子章兵敗後逃入父親的宮中避難。公子成帶兵闖入宮中,搜出公子章亂刀砍死。
事後公子成自覺闖下大禍。帶兵闖宮是滅族的大罪。他擔心趙武靈王責怪,索性包圍王宮將趙武靈王困住。英武一世的趙武靈王竟被活活餓死在裏麵。
惠王那年才10歲,對宮外發生的事情懵然無知。等他長大親政後,公子成已經死了。殺父仇人竟落得一個善終。
齊魏韓三國合縱伐秦取得巨大成功。孟嚐君作為合縱的聯絡人聲名大振。
不過齊湣王在得勝之後反倒不願再合縱,因為合縱對他沒什麽好處。合縱伐秦齊國出力最大,獲利的卻是魏韓。他們都從秦國那裏獲取一塊土地。齊國寸土未得。不是齊國不想要,是要來也拿不走。齊秦之間隔著魏韓,要來也是飛地。並且跟秦國交手,齊國感覺秦國實力也就那麽回事,不用擔心更不必害怕。不用合縱,齊國也能打敗秦國。相反如果跟秦國連橫瓜分弱國倒是對齊國不錯的選擇。另外,趙國突然崛起。齊湣王希望跟燕國結盟壓製趙國,打掉這個潛在的對手。
齊王後悔合縱也對孟嚐君暗生埋怨:都是你竄嗦我跟魏韓合縱,結果忙活半天什麽便宜也沒撈著。
齊國突發“田甲劫王”事件。一個叫田甲的齊國貴族發動政變,率人闖宮挾持了齊王。衛兵聞訊趕來救下齊王。政變分子繳械投降。
不清楚政變的詳情和目的。但孟嚐君在政變發生後被普遍懷疑為幕後黑手。
孟嚐君是齊國的國相,有權有勢。他的封地在薛地(山東滕州),以前是一個諸侯國薛國。孟嚐君是王室宗親,跟齊湣王是堂兄弟。相比田甲,孟嚐君更有實力取代齊湣王。
孟嚐君受到齊湣王的猜忌,不敢再待在齊國,潛逃魏國避禍。
孟嚐君離開齊國。齊國再無支持合縱之人。合縱就算無疾而終。
秦國也從失敗中恢複過來,開始對魏韓進行報複。
在三國伐秦後的第二年,秦國大舉進攻韓魏以報魏韓伐秦之仇。
秦國新得一員大將白起,非常能打。白起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戰國四大名將”,並且被列為四大名將之首。
白起率軍進攻魏韓。魏韓沒有齊國撐腰根本不是秦國對手,喪軍失地,步步後退。
公元前293年,秦軍打到伊闕(河南洛陽龍門鎮)。
伊闕是韓國重鎮,鄰近魏國。秦國如果打下伊闕對魏國也構成威脅。魏國決定與韓國合縱抗秦,出兵伊闕助戰。
當時作戰雙方,魏韓聯軍30萬,秦軍“不能半之”連魏韓聯軍的一半都沒有。如果魏韓合力抗秦,秦軍幾無勝算。但是魏韓都希望保存實力,讓對方頂上去打。
白起了解到這個情況後決定主動發動進攻。
白起令一部分人佯攻韓軍,在韓軍麵前搖旗呐喊吸引對方注意力,自己率主力迂回到韓軍後麵向躲在韓軍後麵的魏軍突然發起進攻。
魏軍根本沒想到秦軍敢主動進攻,一時亂了手腳。秦軍一突而入殺了魏軍主帥。魏軍瞬間崩潰。
韓軍正在積極防禦正麵之敵,沒想到後麵也出現秦軍。魏軍瞬間崩潰嚇壞了韓軍。韓軍士兵四散奔逃。韓帥約束不住,也隻能跟著跑。秦軍一路追殺,斬殺24萬人!
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殲滅戰。白起一戰成名,人送外號“人屠”。
韓魏精兵盡失已無縛雞之力。秦國砍瓜切菜一般數年時間砍去韓魏61座城。韓魏隻能割地請和。韓國割了200裏。魏國割了400裏。秦國不僅把三國伐秦時割讓的土地全部奪了回來,還多占了600裏土地。
秦國再次雄起。而魏韓兩國基本被打殘了。
楚國圍觀了這場戰爭,看得心驚肉跳。秦昭王給楚頃襄王寫信,警告他不要與秦國為敵。同時秦昭王希望跟楚國恢複聯姻。秦昭王一打一拉,楚頃襄王就被擺平了。第二年,楚頃襄王迎娶秦國公主,跟秦國恢複聯盟關係。
齊國在秦國攻打魏韓期間一直袖手旁觀。看著秦國攻城拔寨擴張地盤,齊國眼紅心熱。他把目光對準了宋國。宋國雖然早已沒落成二流國家但卻擁有中原一流的土地。並且宋國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齊國如果能拿下宋國,東可攻魏韓,南可攻楚國,對下一步擴張非常有利。宋國就像放在齊國嘴邊的一塊肥肉讓齊國一直垂涎不已。
終於按捺不住的齊國出兵吞並了宋國。身為諸侯中實力數一數二的強國,齊國滅宋簡直易如反掌。
但是令齊國始料未及的是,滅宋引起諸侯強烈的反應。
羨慕嫉妒恨肯定是一方麵。另一方麵,一個大國被舉手滅掉不僅讓其他諸侯兔死狐悲更讓其他諸侯懼怕。諸侯之前的合縱目標是秦國,現在感覺齊國更危險。齊國比秦國更加辣手無情,擴張野心也更大。齊國滅宋之後“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晉,欲以並周室,為天子”。跟齊國接壤的諸侯都感到強烈的威脅。齊國被諸侯視為公敵。
燕國積極行動起來聯絡趙國和秦國合縱抗齊。燕國曾一度被齊國滅國,對宋國的遭遇有切膚之痛,對齊國有切膚之恨。燕國埋頭發展實力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報齊國滅國之仇。
趙國是宋國的盟國,在齊國滅宋時曾出兵救宋但沒有成功。他積極響應燕國的合縱計劃。
秦國樂得看到諸侯把矛頭轉向齊國,更希望跟諸侯一起亂拳把齊國打死,幹掉自己的潛在競爭對手。他不僅積極參加還主動聯絡韓魏同去。因為秦國伐齊需要借道韓魏。
韓魏不敢得罪秦國,並且也想去齊國分一杯羹,於是加入合縱聯盟。
於是燕趙韓魏秦組成五國聯軍相約伐齊。
楚國有沒有參加合縱聯盟不清楚,隻知道伐齊之戰的後期楚軍以救齊的名義殺入齊國。想必是前期出於畏懼不敢參與伐齊,後期眼見齊國已經完了,打著救齊的旗號殺入齊國分一杯羹。
公元前284年,燕、趙、秦、韓、魏五國聯軍向齊國發起進攻。
五國尊秦國為縱約長,以燕國大將樂毅為聯軍總指揮。秦國實力最強,縱約長自然非他莫屬。但燕國傾國之兵伐齊,兵力最多,秦國主動提議樂毅為總指揮。
樂毅領著五國之兵殺入齊國。齊閔王急派大將觸子率軍迎戰。兩軍在濟水之西(山東聊城一帶)對峙。
雙方兵力大概都是20萬。齊軍據險固守。聯軍一時不知該如何下手。
齊閔王覺得丟死人了。這幫家夥都是咱手下敗將,怎麽能畏戰不出。他給觸子下令:再不出戰,我滅你的族,挖你們家祖墳。
觸子隻得率領齊軍棄險而出,主動求戰。
不過觸子並沒有信心打敗聯軍,隻想出去擺個樣子回來繼續堅守。兩軍剛一交戰,齊軍就敲響了鑼,示意收兵。
聯軍哪裏肯依,死纏爛打。齊軍無心戀戰一味躲閃,結果把撤退搞成敗退。觸子一看,完了,別說祖墳,命都保不住了,逃之夭夭。齊軍無人指揮,徹底崩潰。
齊軍將領達子收攏殘軍退守秦周(臨淄以西),請求齊閔王重賞將士鼓舞士氣。
齊閔王聞聽大怒:這幫不要臉的家夥,打輸了還要賞金?
魏軍獲勝之後轉戰宋國舊地。趙軍去收複河間(河北滄州境內)舊地。秦韓與齊國不接壤,攻城略地沒多大意思,收兵回國。樂毅率領燕軍殺向齊國腹地。
燕軍將領勸樂毅不要冒險。我們靠諸侯之兵才打敗齊軍,孤軍深入太危險了。不如我們也跟魏趙一樣攻取齊國幾座邊城也就算了。
樂毅堅持要打。他斷定齊閔王不得人心,齊國軍民不會替他賣命。
燕軍孤軍深入殺向齊國首都臨淄,沿途遇城不拔直奔臨淄。樂毅的“蛙跳”戰術嚇壞了部將。樂毅的部下都說這樣太冒險了,萬一沒打下臨淄,咱可就讓人家關門打狗了。樂毅一概不聽。
燕軍緊跟著齊軍敗兵到達臨淄,不給齊軍喘息的機會。
齊軍將士不願給齊閔王賣命。臨淄決戰,齊軍一觸即潰。
齊閔王嚇得六神無主,棄城而逃。燕軍順利拿下臨淄。
樂毅把齊閔王國庫裏的金銀財寶全部運回燕國。燕王大喜過望,親赴前線勞軍,封樂毅為昌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