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中華世紀談> 52,三晉聯盟

52,三晉聯盟

  公元前384年——前371年 吳起為楚令尹,推行改革。楚貴族射殺吳起。以魏國為首的三晉稱霸中原,攻伐兼並其他諸侯。三晉內部矛盾衝突不斷,時分時和。


  楚悼王任命吳起為令尹,在楚國推行變法。他傳喻朝廷內外,吳起的命令就是我的命令。有抗令者,殺無赦!

  吳起把李悝的治國經驗和自己的治兵經驗引進到楚國,在楚國開始大刀闊斧地改革。


  他頒布法律,要求臣民依法辦事,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當時楚國法紀鬆弛,政治混亂,社會動蕩,民變四起。吳起以刑罰威懾不法之徒,使楚國犯罪率大大降低。


  吳起認為兵不在多在於精,無論是軍隊還是**都是這個道理。在軍隊,吳起裁掉濫竽充數的兵,節省下軍費添置裝備。在**,吳起精簡機構和人員,罷免了一批屍位素餐的官僚,選拔賢能的人取而代之,降低財政支出,提高辦事效率。


  他最厲害的一著是廢除世襲製,宣布爵位世襲不過三代。你有功受封,兒孫跟著沾沾光也就罷了,不能世世代代都坐在祖上的功勞薄上吃現成飯。三代之後**就要收回封地。


  吳起的一係列改革效果非常明顯,但反對的聲音也非常大。利益受損的人對吳起恨之入骨。有些人直接跑到楚悼王那裏告禦狀。


  但楚悼王堅決支持吳起的改革。他對抨擊吳起的人講:吳起做的所有事都是我讓他去做的。要罵你就罵我。


  貴族們對吳起恨之入骨卻又無可奈何,隻能背地裏畫圈圈詛咒他。


  就在吳起改革剛進入正軌的時候,楚悼王突然死了。吳起和他的改革一下子失去了保護傘。


  來參加葬禮的貴族們突然向吳起發難,群起而攻之。吳起奪路而逃,貴族們在後麵用弓箭追著射他。吳起跑不脫了,急中生智逃進靈堂,一下撲在楚悼王的屍身上。殺紅眼的貴族們對著吳起亂箭齊發。吳起被射成刺蝟,身下的楚悼王也跟他“沾光”不少。


  冷靜下來的貴族傻眼了。他原以為吳起撲在楚悼王身上是一種絕望的呼救,原來是利用死去的楚悼王為他報仇。楚國的法律規定:麗兵器於王身者,滅三族。拿兵器碰到王的身體都要滅三族,何況他們用弓箭在楚悼王身上戳了這麽多窟窿眼。


  即位的楚肅王追究箭射楚悼王的人。一共70多家被滅了三族。吳起不但為自己報了仇,還幫楚王去除了一大批保守的大臣和封君。


  吳起雖然死了,但他的改革成果被保留了下來。楚國開始出現轉機,逐漸走出低穀。


  楚國推行改革,積蓄力量,準備再戰三晉。這的時魏趙韓三晉聯盟卻因為利益矛盾而分裂。三晉聯盟不攻自破。


  魏、趙、韓因為一起扛過槍、一起分過髒而關係倍兒鐵。魏國帶著趙韓兄弟一起闖蕩江湖,東打齊、南打楚、西打秦,稱霸中原。


  但是有那麽一句話:隻有永恒的利益,沒有永恒的友誼。三晉因為友誼而結盟,因為利益而反目成仇。


  趙國發生奪位內亂。前朝太子趙章在群臣的擁護下發動政變搶班奪權做了國君,是為趙敬侯。當朝太子趙朝跑到魏國去找魏武侯主持公道。魏武侯支持趙朝,出兵護送趙朝回國爭位。他以為自己身為霸主,趙國不給他麵子也懼怕他的兵威。但趙國上下都支持趙敬侯,出兵趕走了魏軍和趙朝。魏趙因此翻臉。


  趙國向中原擴張,入侵衛國,占領了衛國大片土地。衛國國君親自跑到魏國求救。衛國早已歸附魏國,成為魏國麾下的小弟,魏武侯作為老大不能坐視不理。魏武侯原本就對趙國不滿,見他竟敢對自己的小弟下手,氣不打一處來,立即出兵趕走了趙軍。


  趙軍不肯麻溜撤回國了事,而是退避三舍,就地築城。那意思是有種你別走,你走了我還去打衛國。


  魏武侯氣壞了,親自披掛上陣帶兵去打趙軍的新城。齊國感激魏武侯替自己向周天子請封,主動出兵助戰。魏齊聯軍把趙軍打得抱頭鼠竄。


  衛國見有兩大強國給他撐腰,膽子壯了起來,不僅派軍隊拆毀了趙軍新建的城池,而且攻入趙國邊境拆毀了離衛國最近的兩座城。趙國怒不可遏出兵反擊將入侵趙境的衛軍全部殲滅。


  衛國狼狽而回,魏武侯也覺得沒麵子,揮軍攻入趙境進行報複。


  趙國丟城失土慌了手腳,派人攜重金去向楚國求援。


  楚國很高興看到魏趙反目,並且很樂意在魏國背後捅刀子,出兵襲擊魏國。魏國隻好把部隊拉回來對付楚國。趙國乘勢發動反攻。


  被魏國滅國的鮮虞人趁機發起複國之戰,東出太行山攻入中山國舊地。據守中山國舊地的魏軍被鮮虞人擊敗,逃回魏國。鮮虞人宣布中山國複國。


  魏武侯腹背受敵迫使他冷靜下來,意識到魏趙火並隻能便宜了楚國,於是主動派人去跟趙國講和,希望三晉和好如初。同時他派人向秦國求援,希望秦獻公出兵牽製楚軍。


  趙國不想跟魏國結怨太深,同意撤兵。


  秦獻公欠魏武侯一個人情,派兵進攻楚國。


  楚國一看情況不妙,隻得退出中原。


  齊國趁中原大亂出兵進攻燕國。燕國地盤不小,實力不濟,被齊國看做唐僧肉。燕國無力抵抗齊國,向趙敬侯求援。趙敬侯擔心唇亡齒寒決定出兵救燕。但他又擔心打不過齊國,於是向魏武侯求援。魏武侯不希望齊國強大起來成為霸主的競爭者,拉上韓國跟著趙國北上救燕。三晉因為有了共同利益重新聯合在一起。


  齊國正在燕國攻城略地,沒想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三晉從後麵包抄上來咬他一口。齊國大敗而回。三晉趁勢追進齊國境內,一直打到靈丘(山東高唐)才收兵。


  魏國先前跟齊國聯手打趙國,現在又跟趙國聯手打齊國。諸侯混戰根本沒有道義可講,隻有利益之爭。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後天又化敵為友聯手去打別人。諸侯之間翻臉如翻書。


  中山國在齊燕大戰時趁機侵吞燕國領土。燕國結束齊燕戰爭後出兵收複失土,竟然大敗而回。


  趙國一看中山國東山再起勢頭很猛,嚴重威脅到自己的大後方,出兵討伐中山。但趙軍兩次出征都被中山擊退。趙國隻得放棄滅掉中山國的想法,建造長城阻斷中山國向趙國滲入。


  中山國連敗燕趙站穩了腳跟。


  鄭國趁韓國北上救燕時出兵襲擊韓國,企圖把韓國搶走的地盤再奪回來。在此之前,韓國不斷侵吞鄭國的土地把本來就不多的鄭國搞得隻有巴掌大小。鄭國預見到自己的末日即將來臨,決定抓住機會做最後一搏。但是這最後一搏也沒搏出多大成果反倒加速了自己的滅亡。韓軍伐齊回來跟鄭國秋後算賬,一舉滅掉鄭國。韓國隨後遷都新鄭,把戰略重心轉移到中原。


  趙國也遷都邯鄲(河北邯鄲),準備向中原發展。


  魏國雖然仍然把都城留在山西,但發展方向也已從西方轉移到東方。對於魏武侯來說秦國已經不再是目標,他現在的目標是齊國。


  公元前374年,齊國發生弑君內亂,社會局勢出現動蕩。魏武侯認為這是幹掉齊國的好機會,出兵殺入齊國。燕魯兩國都受過齊國的欺負,跟著魏國殺入齊國報仇。


  齊國以一敵三,左支右絀。魏、燕、魯攻城略地,收獲頗豐。衛國看得眼紅也忍不住加入戰團,跟魏、燕、魯一起搶占齊國領土。


  趙國見衛國傾國而出去打齊國,馬上趁虛而入去打衛國。衛國的軍隊都在齊國,國內無兵可戰。趙國以摧枯拉朽之勢連下衛國73個鄉邑。衛國這邊撿了個芝麻,那邊丟一個西瓜。衛國國君急火攻心,死了。


  魏武侯非常生氣,放下齊國來打趙國,將趙國打跑。


  魏國替衛國報了仇,但又跟趙國結下梁子。剛剛修複三晉聯盟又完了。魏趙自此反目成仇。


  中原打得這麽熱鬧,韓國沒有參加。因為他們的國君韓哀侯被人殺了。


  韓哀侯之死是本糊塗賬。有的說韓哀侯死於374年。有的說是371年。有的說死於大臣之手。有的說死於刺客之手。有的說是死於誤殺。反正通過他的諡號“哀”就知道,他不是正常死亡。


  《史記?韓世家》說韓哀侯死於大臣嚴遂之手,但沒有細說前因後果和過程。《史記?刺客列傳》說,韓國大臣嚴遂跟國相韓傀鬧了矛盾,怕被韓傀迫害就跑到齊國,心中不忿,高薪聘請齊國的著名刺客聶政去刺殺韓傀。聶政化裝潛入韓國,持劍闖入國相府,殺了韓傀,自己也被殺死。


  《戰國策》把《史記》的這兩段記述給糅合到一起了。它說嚴遂派聶政去殺韓傀。聶政趁韓國君臣外出之機刺殺韓傀。韓傀見勢不妙撲入韓哀侯懷中。聶政一劍下去把韓傀和韓哀侯穿了糖葫蘆。


  韓哀侯死的太冤了,所以給了個諡號“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