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墮三都
公元前501年——前496年 魯叛晉與齊盟。孔子墮三都。晉國六卿之亂。吳伐越,吳王闔閭戰敗受傷而卒,子夫差即位。
齊衛伐晉雖然沒有取得什麽戰果,但是齊景公對此戰還是非常滿意,獎賞了有功將士。
魯國感受到威脅,主動去向齊國求和。
公元前500年,齊景公跟魯定公結盟。孔子陪同魯定公參加了盟會。
孔子是中國最著名的思想家。
他當時是魯國的司寇(司法部長)。因為魯國執政季桓子(季平子之子)受陽虎之亂的影響地位動搖,魯定公讓孔子“行相事”,也就是代理宰相。所以孔子作為魯定公的助手參加了盟會。
《左氏春秋》說孔子在會上據“禮”力爭,要求齊國歸還魯國被占領土,以此作為魯國加入齊國的軍事同盟的條件。在盟誓時,齊國要魯國發誓“齊師出境,而不以甲車三百乘從我者,有如此盟”。孔子要齊國發誓“而不反我汶陽之田,吾以供命者,亦如之。”
《史記》沒提入夥的事,隻說歸還土地的事。似乎孔子僅憑三寸不爛之舌就取得了外交勝利。齊景公受孔子君子風範的感召,“乃歸所侵魯之鄆、汶陽、龜陰之田以謝過”。想必司馬遷是孺子出身,對儒家先師孔子隻揀好的說。事實上,會盟意味著魯國脫離晉國改投齊國。齊國歸還所侵占土地是魯國背晉投齊所獲得的利益。
齊國名相晏嬰陪同齊景公參加了會盟。但很奇怪,那麽能言善辯的人在會上一句話沒說,完全把舞台讓給孔子表演。
晏嬰在會盟後不久就得病死了。
晉國在齊晉會盟後出兵報複,但是出師不利,在衛國攻城不下,勸降不成,隻好灰溜溜回去了。
這下,魯國對晉國徹底失望,隨即又與鄭國結盟,正式加入齊國聯盟。《左傳》說魯國“始叛晉也”。魏晉時期的學者杜預注解:“魯自僖公以來,世服於晉,至今而叛,故曰‘始’”。
齊、魯、鄭、衛組成反晉聯盟,以齊國為盟主,跟晉國分庭抗禮。
晉國在六卿當政後政出多門,各行其是,令諸侯無所適從,也逐漸失去諸侯的擁戴。
齊國組成反晉聯盟跟晉國爭霸。從此中原紛爭不斷。
孔子因為在會盟中的出色表現成為魯定公信賴的人。孔子給魯定公出了主意叫“墮三都”,也就是拆毀“三桓”家的城牆,以此削弱“三桓”,鞏固君權。
“三桓”是魯國三位權臣,因為祖上都是魯桓公一脈,以此被合稱“三桓”。魯國國君的權力都被“三桓”控製,魯定公不過是“三桓”的傀儡。
孔子建議收繳大夫家的盔甲兵器,拆毀大夫家的城牆,使大夫失去跟國君對抗的能力。
魯定公當然願意這麽做,馬上把“三桓”找來商量。
當然,對“三桓”肯定不能實話實說,而是說為了防止“陽虎之亂”的類似事情發生。“三桓”之首的季桓子第一個讚成。他被家臣陽虎扣押長達三年之久,多虧策反了一個陽虎的手下才僥幸逃脫,反敗為勝。但他的封地城邑被另一個家臣公山不狃[niǔ]武力占據。他對此無可奈何。他舉雙手讚成“收甲兵”“墮三都”。“三桓”很快達成一致意見。
魯定公於是派兵先拆了“三桓”之一的叔孫氏的封邑。公山不狃得知魯定公“墮三都”,舉兵反叛。他趁魯定公的軍隊在外麵拆城牆,率兵偷襲魯國的國都曲阜。孔子趕緊組織大夫的軍隊救援才擊退了公山不狃。季桓子的封邑也隨即被拆除。
但是魯定公的軍隊在拆除最後一座封邑時,遭到“三桓”之一的孟孫氏的抵抗。孟孫氏的家臣告訴他,拆除了城牆,收繳了盔甲兵器,不僅削弱了家臣對抗主子的能力,也削弱了主子您對抗國君的能力。並且我們緊挨著齊國,萬一齊國殺過來,我們拿什麽抵抗?孟孫氏恍然大悟,和家臣一起武力抗拒“墮三都”。
魯定公的軍隊發動進攻被孟孫氏據城抵抗所擊退。
孟孫氏把“墮三都”的利弊跟季桓子和叔孫氏一說,那兩人也是後悔不迭。“三桓”發現上了孔子的當了,從此恨上孔子。他們不但不再拆城牆,反而修複了城牆。
孔子的“墮三都”運動失敗了。不僅如此,他還成了“三桓”的敵人,在魯國混不下去了,隻能辭職走人,帶領弟子踏上周遊列國之路。
魯國“墮三都”期間,齊衛又向晉國發動了一次進攻,作為不久前晉國伐衛的報複。
晉國為了拆散反晉聯盟,出兵進攻衛國,想強迫衛國重新跟晉國聯盟。但衛國對上次盟誓受辱耿耿於懷,堅決不同意跟晉國聯盟。晉國攻城不下轉為圍困,但又怕齊軍趕到腹背受敵。於是晉軍主帥趙鞅向衛國索要“衛貢五百家”,也就是要求衛國進貢五百戶人口,作為之前衛國進攻邯鄲的補償。衛國為了盡快打發走晉軍,同意了。晉軍就帶著這五百戶人家撤圍而回。
齊國替衛國報仇,出兵討伐晉國。他們這次攻克了晉國的河內(河南新鄉衛輝市)。河內是衛國故土。衛國將其收回。齊衛沒有繼續深入而是見好就收,在晉國援兵到來之前撤兵而回。
其實晉國根本沒有派出援兵。晉國六卿在國內正大打出手。衛國當初被奪走的五百戶人家成了晉國內戰的***。
趙鞅得到“衛貢五百家”後,因為暫時沒地方安置,就把這五百家交給他的手下、邯鄲大夫趙午先帶回邯鄲。
趙鞅在他的封地修了一座新城,晉陽,也就是現在的山西太原。修好之後,他通知趙午把“衛貢五百家”送到晉陽來。但趙午拒絕了。人口在當時屬於戰略資源,既是勞動力又是兵源。“衛貢五百家”對於趙午來說還是要挾衛國的人質。有這五百戶衛人在此,衛國人就不敢再來進攻邯鄲。但是趙鞅也很需要這五百戶人家。晉陽城建好了,他需要人口填充這個城市。
趙鞅認為自己身為趙氏的族長和趙午的上司有權力處置抗令不遵的趙午,把趙午騙到晉陽給殺了。
趙午的兒子在邯鄲起兵造反。
趙鞅豈容族人背叛,派兵討伐邯鄲。
趙鞅剛把兵派走,自己就遭到中行氏和範氏兩大家族的軍隊的襲擊。趙鞅寡不敵眾逃往晉陽。中行氏和範氏不肯放過他,率兵包圍了晉陽。
趙午之所以敢跟趙鞅叫板就是因為他有中行氏和範氏兩大家族撐腰。他是中行寅的外甥。而中行寅跟晉國另一位權臣範吉射是兒女親家。中行氏和範氏是晉國實力最強的兩大家族。中行寅和範吉射一直想扳倒趙鞅,減少一個競爭對手。
六卿的另外三卿智文子、韓不信、魏侈一看趙、中行、範三家打起來,趕緊湊一塊商量對策。中行氏和範氏兩個打一個肯定是十拿九穩。中行氏和範氏打贏了趙氏,瓜分了趙氏的軍隊和土地,勢力將更加強大。而智氏、韓氏、魏氏將永無出頭之日。三家迅速達成一致意見,出兵幫助趙鞅打中行寅和範吉射,然後瓜分他們兩家的財產。
於是乎,晉國的六大家族戰在一處。混戰的結果,中行氏和範氏被打敗,逃進朝歌。趙鞅率領軍隊包圍了朝歌。
朝歌原本是衛國地盤,現在屬於晉國。
中行寅和範吉射向齊景公求救。齊景公非常樂意插手晉國內戰,跟衛國、魯國商量出兵朝歌,同時拉宋國入夥。但齊景公不急於出兵,想等晉國六卿兩敗俱傷之後再動手,坐收漁翁之利。
在晉國六卿之亂期間,吳越也爆發大戰。
吳國伐楚敗退回來後消停了幾年。越國在吳國伐楚期間趁虛而入進攻吳國。這讓闔閭一直耿耿於懷。闔閭決定先打掉越國消除後顧之憂後再去打楚國。
公元前496年,闔閭親自率軍去打越國。
吳越兩軍在槜[zuì]李(浙江嘉興)對壘。
越王勾踐派敢死隊發起進攻,意圖打亂吳軍的陣型後發起總攻。但是吳軍訓練有素,陣型不亂,連續兩次瓦解越軍的進攻。
勾踐一計不成生二計,使出一個陰損的招法。他事先把國內死囚牢裏的死囚全部提出來,告訴他們:你們反正難免一死,何不用你們項上人頭為國家做點貢獻。如果死在戰場上,你們的家屬能夠享受烈屬待遇。死囚踴躍報名。勾踐把死囚組織成一支真正的敢死隊派上戰場。
死囚敢死隊列成三路橫隊走到吳軍陣前。吳軍準備廝殺。誰承想越軍敢死隊來到吳軍陣前,把刀橫在自己脖子上,喊了一句口號後橫刀自刎。第一排人死後,第二排人開始表演自殺,然後是第三排。
吳軍都看呆了,從沒見過這麽酷的行為藝術。中國人自古最喜歡看熱鬧。後麵的士兵拚命往前擠,前麵的士兵拚命往中間擠,吳軍陣型不知不覺間全亂了套,擠成一個大疙瘩。
這時,又一批越軍上來了,同樣是一言不發,麵無表情。吳軍屏住呼吸等待這撥人的表演。
誰成想這撥人不是來表演自殺的,是來表演殺人的!越軍發一聲喊衝入吳營,把刀架到了吳軍的脖子上。
吳軍毫無準備,立刻亂了營。越軍大部隊趁機壓上大開殺戒。吳王闔閭在亂戰中被越軍用戟砍傷腳指負痛而逃,倉皇間把鞋都跑丟一隻。吳軍群龍無首,眨眼大敗。
越軍拎著吳王的鞋得勝而回。
闔閭因為傷口感染不久死掉。兒子夫差繼了吳王。
夫差矢誌報仇,臥薪嚐膽發奮圖強,重整吳軍準備再戰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