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中華世紀談> 26,管仲拜相

26,管仲拜相

  公元前685年-前682 齊桓公即位,以管仲為相推行改革。齊國日益強盛。周王室日漸衰微。齊桓公以“尊王攘夷”為稱霸之策。


  齊桓公以報一箭之仇的名義要求魯國交出管仲。他這樣做是不想引起魯國的懷疑。如果讓魯國知道管仲能耐這麽大,魯國可能不會放管仲走,或者寧可殺了管仲也不給齊國。


  齊桓公順利得到管仲。管仲來到齊國後,齊桓公親自下場麵試。


  管仲跟齊桓公侃侃而談,將他的管理思路一傾而出。他的言論被收入《管子》一書。


  管仲說,治國的關鍵在於治民。要以人為本,“以民為天”,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物質文明決定精神文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解決了百姓溫飽問題、讓老百姓富裕起來才好推行“八榮八恥”。


  “國有四維,禮義廉恥”。四項基本原則缺一不可。人民要致富,才能知榮辱。國家要進步,四維是基礎。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藏富於民,民富國富。寓兵於農,民強國強。行德政,講法治,反腐倡廉,構建和諧社會。


  管仲從思想、政治、經濟、管理、軍事等各各角度論述了治國之道。他的思想成為後世的儒、道、墨、法、兵等諸子百家的理論基礎。現在宣傳的這個思想那個理論也大都能在《管子》裏找到相應內容。


  齊桓公和管仲促膝而談,三天三夜,相見恨晚,心悅誠服地請他登壇拜相。


  管仲上台後開始在齊國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


  他通過輕徭薄賦、降低農業稅的方式刺激百姓的生產積極性。


  他把手工業者聚一起,把商人聚一起,劃分出手工業園區和商業區,讓他們工作、生活都在一起,方便交流技藝和信息,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齊國的傳統產業是紡織。管仲在把紡織業繼續做精做大的同時,利用齊國臨海的自然優勢,鼓勵百姓利用農閑時間出海捕魚、圍海曬鹽,再把魚鹽販運到內地去換取黃金。


  那時黃金已經開始被用做貨幣。國際貿易通常用黃金結算。據說楚國首先鑄造了金餅、金片作為硬通貨。國內集市上流通的貨幣主要是海貝,偶爾也用珠玉做貨幣。銅當做貨幣使用才剛剛開始萌芽。


  據說管仲對鹽實行國家**,不但防止齊國商人在國際貿易中打價格戰,還可以通過壟斷市場賺取壟斷利潤。


  齊國的關稅和商業稅非常低,吸引了各國商人前來經商。齊國很快成為整個中原的商業中心。


  別的國家都重農輕商,歧視商人。管仲卻重視商業,發展商業。他利用商業為齊國積攢了巨大的黃金儲備。


  管仲還鼓勵發展“無煙工業”,在各地開設“女閭[lǘ]七百”。這是史載最早的國營妓院。將寡婦(另一說法是女俘或女囚)集中起來搞創收,“征夜合之資,以佐軍興”,利用花稅補充軍費開支。


  齊桓公是女閭的常客。他毫不掩飾自己的好色,後宮美女如雲,外麵沾花惹草,走在街上都忍不住和美女玩“車震”。他比哥哥齊襄公唯一強的地方就是不跟妹妹**。


  他曾問過管仲,像我這樣好色好酒又好獵的人能成霸業嗎?管仲說沒有問題,作為國君最重要的是不要優柔寡斷、失去進取心。


  管仲要求齊桓公充分放權,實行內閣負責製。這樣他可以完全按照自己思路推行改革。齊桓公很痛快地答應了,給與管仲充分信任和支持。齊桓公樂得做一個甩手掌櫃子使自己有充分的時間去好色好酒好獵。


  管仲在建設物質文明的同時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管仲強調德治,主張德育在先刑罰在後,提高全民道德水平和凝聚力。


  在軍事方麵,管仲實行“寓兵於農”的政策。以前當兵都必須有城市戶口,現在政策放寬,農村戶口也可以當兵。這樣一來,兵源擴大了。


  並且齊國鼓勵各國百姓前來齊國定居、發展,比如減免稅賦、提供低息貸款、買房辦戶口等各種優惠政策。這樣不僅大量引入人才,也增加了兵源、財源。


  古代是人多力量大,人數和力量是成正比的。耕地需要人手,做工需要人手,打仗也需要人手,人多好辦事。


  管仲把農戶按片分組,每戶出一人當兵,組成一個戰鬥小組。一個小組叫一伍。這一伍的五個人不是親戚也是近鄰。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感情親密的人更能同生共死。幾個伍組成一個戎(排),幾個戎組成卒(連),幾個卒組成一個旅,幾個旅組成一個軍。這種編隊方式很像現代軍隊的編製,非常便於管理、指揮。


  齊桓公發現軍隊配備的弓箭質量很差,於是管仲宣布提高飛禽的收購價格。百姓為了射下飛禽,紛紛製做強弓。不但弓箭的製作水平迅速提高,還培養出一大批的神射手。


  齊桓公擔心自己的士兵大多是旱鴨子,如果和善水戰的國家交手可能會吃虧。管仲於是建了一個巨大的遊泳池,以“十金”懸賞能遊過去的人。結果千金還沒花到,齊兵的遊泳水平就有大幅度提高。


  管仲實行以罰代刑。大罪該殺殺、該砍砍。小罪可以用罰金代替刑罰。美金入國庫,惡金造兵器。


  “美金”不是Dollar而是黃金。“惡金”是指價值相對低的銅鐵。考古在虢國遺址挖掘出一柄銅柄鐵劍,說明那時中國已經開始使用鐵。


  罰金也可以用盾、箭等兵器直接代替。這樣即充實了國庫和兵器庫又達到“輕刑”的目的。


  管仲提高糧食的收購價格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外地的糧食也開始流入齊國。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食是最重要戰略儲備之一。家有存糧,心裏不慌。糧食充裕也是百姓安定、國家穩定的重要條件之一。


  管仲充分利用經濟杠杆,“通貨積財,富國強兵”,使齊國的綜合國力迅速提升。


  管仲是個政治奇才。他的很多改革措施在當時的條件下都是非常超前的,成為後世的借鑒。


  總之,管仲在政治、經濟、管理、行政等各方麵的改革措施迅速提高了齊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為齊國爭霸諸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齊桓公在管仲推行改革的第二年就迫不及待地出征魯國。去年一戰他放了魯國一馬,回來就後悔了。他希望此戰能征服魯國,一則報了去年魯國攻打齊國之仇,二則擴張地盤,追求霸業。


  管仲勸他稍安勿躁,等改革見到成效再去爭霸不遲。但齊桓公根本不聽。他和管仲搭檔不久,還沒到對管仲言聽計從的地步。管仲也隻得作罷。


  齊桓公讓鮑叔牙做他的副手,親率大軍攻入魯國。


  齊魯在長勺(山東萊蕪)展開山東德比大戰。這場大戰因為《曹劌論戰》而聞名於今。


  魯軍在齊軍三鼓之後才發起進攻,結果一鼓作氣打敗齊軍。


  因為古人惜墨如金對戰鬥過程描述不是很詳細,以至於很多人以為“齊人三鼓”是說齊軍敲了三次鼓但並沒有發起進攻。這其實是錯的。古人打仗擊鼓前進,鳴金後退。擊鼓是發動攻擊的號令。“齊人三鼓”就是發動了三次進攻,但都被曹軍的強弩、長矛擊退了。齊軍因此士氣大衰。曹軍此時發起反擊,很順利地擊敗了齊軍。


  大敗而回的齊桓公老實了,開始對管仲言聽計從。此後齊國埋頭發展國力。


  在齊國發展的同時,楚、秦、晉也在發展。隻不過楚國雖在江漢稱雄,勢力尚未到達黃河流域。而秦晉雖然已成地方大國,但偏據一偶不摻和中原事務。


  作為天子之國的周國不但沒有發展還越來越弱了。周莊王之後兄弟之間王位之爭不斷。周國在內亂中越發衰弱最終沒落成毫無自保能力隻能仰人鼻息的傀儡。


  管仲繼續深化政治經濟體製改革。幾年後,改革初見成效,齊國國力實現跨越式發展。


  “兵勢既強”,齊桓公問管仲“可以征天下諸侯乎?”現在可以打了嗎?


  管仲的回答是“未可也”。


  管仲說:當今諸侯,強於齊的有很多,比方楚、秦、晉。但是他們為什麽沒能稱霸呢?因為他們一味地依賴武力,把周天子甩在一旁,雖然軍事過硬,但是政治上被動。諸侯不能對他們心悅誠服。


  周天子雖然已是落架的鳳凰不如雞,虎落平陽被犬欺,但是號召力還是有的。你如果想稱霸,必須尊崇天子,團結諸侯。這樣諸侯才肯來歸附你。


  所以管仲認為當今之計“尊王攘夷”,奉天子以令諸侯。會盟各國一致對外,抵禦戎、狄、夷、蠻對中原的侵擾。


  齊桓公頻頻點頭,接受管仲的意見,把“尊王攘夷”作為稱霸的方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