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重生大宋征服史> 第271章 沈家獻寶避禍

第271章 沈家獻寶避禍

  第二天上朝,樞密使秦源告假,這回倒不是因秦林之事而故作姿態,而是因為秦源的夫人於氏於昨日夜間為秦源生了一名大胖小子。柴猛聽說之後,賜給秦源幼子一把長命鎖,一柄玉如意,命吳成代替自己前往祝賀。


  吳成來到秦府之後,看到許多東京官員聞風而動,有送字畫的,有送金銀珠寶,有送果蔬茶點的,當然也有送玻璃器皿、水銀鏡的,最特殊的禮物乃是來自昌國的最新物件香皂,也不知道送禮之人有何門路,居然能拿到二十餘天前昌國剛生產的物件,要知道,這香皂便是在東京沈氏的店鋪中也沒有銷售,除了宮中,隻怕這裏便是東京的第一批香皂。


  滿麵春光的秦源聽說內侍省主管太監奉官家之命賜下厚賞,連忙大開中門,迎到前院,叩謝皇恩。來湊熱鬧的官員紛紛告辭而去,秦源將吳成引到密室,這才拉下了臉。


  “秦相,為何做此麵孔?”吳成笑道。


  “吳總管,你何必明知故問,”秦源冷笑道,“國師已亡,內人雖誕下國師之種又能如何?沒有國師做內應,一切都是泡影。新任國師純元子自持身份,與我等並無往來,既使以吳總管精通武藝,也動不了那人分毫。”秦源這裏所說的那人便是當朝皇帝柴猛,自從慧通大師死後,秦源和吳成二人便結成了攻守同盟,立誓除掉柴猛,滅掉沈家一族。


  “秦相,家師雖然亡故,但家師留下的遺物中可是有朝廷眾大臣家眷失貞的鐵證,有這些鐵證在手,不怕那些大臣能翻出什麽浪花。至於純元子,更是不值一提,隻要能抓住兵權,火槍之下,再高的武功有什麽用?”


  “兵權?!我那親侄子剛被提拔為殿前都虞侯,就差一步便可手握重兵,結果被沈氏父子壞了大事,實在可惡。如今,官家對我似已起了疑心,再安插親信插手殿前禁衛,勢比登天還難。”


  “既然親信不好安插,不如秦相親掌兵權。”


  “樞密使如何能掌握兵權,大周從無此先例。”


  “如今這局麵,何必貪戀樞密使虛名,不如辭掉樞密使的職事,向官家申請去西夏前線領兵。”


  “西夏前線已安排沈括前往主持局麵,官家未必肯將他換回來。”提前沈括,秦源便氣不打一處來。


  “等西夏戰事稍有起色,官家見事有可為,誰去都能獲勝,便無需讓沈括在前線久待,要知道,現在沈括現在已封為國公,若再獲大勝,便封無可封。而秦相尚未封公,倒是可以借此機會撈一個軍功。以秦相樞密使主管天下兵馬的職事,向官家爭取節製三路兵馬的職位,自然手到擒來。其實,軍功事小,隻要掌握了兵權,則大事可成。”


  “那國師這私生子呢?國師已故,似乎不必再立這小孩子為帝。”


  “秦相,我勸你識相些,以你的身份地位,想學那篡漢之王莽還差了些,頂多學學曹阿瞞,挾天子以令諸侯。”


  秦源心裏麵頗為不喜,但吳成武藝高強,明有柴猛為他撐腰,暗中有北遼的背景,對他的譏諷也不敢表示不滿。“吳總管高明,秦某受教了。”


  吳成看了秦源一眼,得意洋洋地說,“隻要那昏君一死,我等便稱家師此子乃昏君私生子,然後將晉王、齊王、魏王殺個幹淨,滿朝文武大臣隻好認命。”


  “隻是得背負綠帽之名。”秦源苦笑道。


  吳成哈哈笑道,“有誰真會認為你秦相之子會成為官家私生子,隻不過敢怒不敢言罷了,隻消過上幾年,穩定了朝局,待遼人南下,你便可以遷都江南,做你的皇帝去了。”


  秦源愣了一下,試探著問道,“吳主管,你雖是遼人,但自幼在大周長大,想來和北遼並無感情。如今,大周已擁有火槍利器,足以蕩平西夏、北遼,我們何必再寄人籬下?不如你我二人以秦嶺、淮河為界,永結兄弟盟邦,豈不美哉。”


  吳成歎了一口氣,“秦相,我不管你這話是真是假,承你的情了,如果我沒有淨身,尚有後人,還會動此心思。可是你看我這殘缺之人,能享今世榮華富貴便心滿意足,哪會考慮身後之事。況且,你以為漢人有火槍,遼人便沒有?自從上個月大遼聽說這世間出了火熗之物,便組織人手多方打探,雖然沒能抓到做火槍的工匠,但火槍的形狀、如何裝彈、射擊早就搞得清清楚楚。這火槍說到底,不就是一根鐵管,裏麵裝上火藥,然後把彈丸打出去嗎?大遼有不少漢人工匠,遲早會造出火槍來。”


  秦源自然和道有吳成做內應,大周有任何緊急軍情,都瞞不了北遼的耳目。


  “過些日子,這些從昌國歸來的工匠便會失蹤幾個,到了那個時候,大周有的,大遼一樣會有,可是大遼勇士的勇猛、數以萬計的鐵騎,大周卻不會有。你我二人離了大遼,依然如無根之木,所以我勸你還是老老實實地遵守約定,為大遼打下這片花花世界,然後與大遼劃江而治。遼地苦寒,有江北之地繁衍生息,已經心滿意足,秦相扼守長江天險,自然能保江南百年平安。”


  “當初我與北院大王約定以秦嶺、淮河為界,怎麽又成了以長江為界?”


  “北院大王的心思,非我所能妄加猜測,但是我想提醒秦相,與大遼做鄰居不是什麽好事,江北之地,無險可守,遲早會丟,不如集中力量依托長江天險,建立銅牆鐵壁。這些都是後話,說到底還是看雙方的實力。”


  秦源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如今已上賊船,隻盼北遼能信守承諾,勿行卸磨殺驢之舉。


  ~~~~~~

  大內延福宮。延福宮是相對獨立的一處宮殿,緊臨宮城而建,隨著近些年的擴建修葺,已逐漸納入大內管轄範圍,皇宮供養的江湖高手便居住在延福宮之內。延福宮是皇帝柴猛遊樂之所,最初規模並不大,最近幾年,隨著國庫、內庫充裕,柴猛便大肆擴建、營造。延福宮擴建以後,幽雅舒適,除了辦理公務,柴猛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這座宮苑中度過的。


  延福宮殿、台、亭、閣眾多,名稱非常雅致,富於詩意,乃是由柴猛所取。宮的東門為晨暉,西門稱麗澤。大殿有延福、蕊珠。


  東側的殿有移清、會寧、成平、叡謨、凝和、昆玉、群玉。閣有蕙馥、報瓊、蟠桃、春錦、疊瓊、芬芳、麗玉、寒香等。西側的閣有繁英、雪香、披芳、鉛華、瓊華、文綺、絳萼等。在會寧殿之北,有一座用石頭疊成的小山,山上建有一殿二亭,取名為翠微殿、雲歸亭、層亭。今年四月,柴猛便是在會寧殿接見了從朝鮮返回的沈括、張天端二人。


  在凝和殿附近,有兩座小閣,名曰玉英、玉澗。凝和殿之北,背靠城牆處,築有一個小土坡,上植杏樹,名為杏崗,旁列茅亭、修竹,別有野趣。杏崗旁邊有一個小圓池,架石為亭,名為飛華,又有一個鑿開泉眼擴建成的湖,湖中作堤以接亭,又於堤上架一道粱入於湖水,粱上設茅亭柵、鶴莊柵。由此到麗澤門一帶,嘉花名木,類聚區分,幽勝宛如天造地設,由內侍省督建、昌國知縣王孝錫承建的兩座玻璃宮殿瓊樓殿、玉宇殿便建在此處。


  興建宮殿耗費甚巨,建設瓊樓殿、玉宇殿所需材料、人工全部由昌國沈氏負責開銷,柴猛從沈方手繪的幾幅圖樣之中,選了兩個造型精致、獨特的圖樣。至於殿閣名稱,則是取自沈方所寫的一首新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柴猛與兩浙路官員想法一樣,這首新詞必是沈括所作,假托沈方之名,乃是為其子博一個才子的名聲。但這新詞,實在是太過出色,一傳到東京,便成為街頭巷尾、王公大臣熱議的話題,就連大周最有名的才子蘇軾、黃庭堅等人也對此詞大加讚賞、自愧不如。所以,柴猛也緊跟潮流,選了這首詞中的兩個詞作為玻璃宮殿的名稱。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柴猛走在玻璃走廊之上,一邊吟唱著絕美的新詞,一邊仔細打量著遠處晶瑩剔透的兩座新建的宮殿。這兩座宮殿乃是用鋼筋混凝土澆築成框架,有一半的區域是以磚木壘砌起牆壁,殿閣內部則是以水泥梁住做支撐,並刷上了金漆,看起來金碧輝煌,所有的窗戶都鑲嵌了大塊的玻璃,非常寬敞明亮;而另一半區域則幾乎全部由鋼化玻璃所見,在在需要連接之處,才可以看到鋼筋混凝土的痕跡,這些痕跡並設計成巧妙的圖形,並刷上了油漆,遠遠看上去,渾然天成,仿佛天造地設一般。


  柴猛在瓊樓、玉宇二殿營建階段,便來視察過多次,今日乃是瓊樓、玉宇二殿建成之後首次駕臨,此次放眼所見,處處符合心意,神色之間便有了幾分喜色,連腳步也輕快了幾分。


  瓊樓殿前,內侍省主管宮殿營建的主管太監薑遷,工部侍郎湯濟舟,具體承辦這兩座宮殿營建的昌國縣知縣王孝錫三人帶著後麵幾十名大小官員跪在瓊樓殿前水泥地麵之上,迎接柴猛一行人的到來。


  “起來吧!”柴猛高興道。


  等眾人起身之後,柴猛笑著對陪駕的王安石說,“石相,這瓊樓、玉宇二殿,前後營建不過一個月,若是用磚木修建,隻怕兩年都不一定能建好。”


  王安石一向反對柴猛大興土木,如今見昌國沈氏不需要朝廷撥付分毫,在一個月之內便建好了宮殿,而且這宮殿前所未見,高大恢弘,如在仙境,真是“天上宮闕”,如今在這玻璃宮殿之中徜徉,恰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官家英明,昌國沈家有心了。”


  “薑遷,你全程監工,昌國沈氏的建築工藝,可曾掌握?”


  “回稟官家,奴婢對這水泥之物的使用已了如指掌,參與此次營建的水泥窯匠、泥瓦匠人全是內侍省用熟了的匠人,隻是這玻璃之物,暫時還需要由昌國沈氏提供。”


  “章衡、尤啟甲二人已帶回玻璃的製造工藝,湯侍郎,你在工部負責材料製備,對這玻璃製造工藝可有了解?”


  “回稟官家,前日尤主事回兵部複命,那玻璃配方我也見到了,並沒有什麽特別之處。工部這幾日便可大量生產。隻是建築宮殿所用的乃是特殊玻璃,昌國沈氏稱之為鋼化玻璃,堅如鐵石、可抗摔砸,這鋼化玻璃的製造工藝雖然簡單,但是需要窯匠對火候有極深的把握,才能燒製而成,預計不出一月,鋼化玻璃便可生產。”


  柴猛點了點頭,“也不急在這一時半刻,隻是你們工部可得好好反思一下,朝廷沒少過你們一貫錢的俸祿,為何昌國沈氏能生產出水泥、玻璃之物,你們掌管天下營建之事,別說研製新型材料,就連拿到工藝配方之後,也不能立即生產。”


  湯濟舟趕緊跪倒在地請罪,“微臣知罪,工部必在十日之內造出鋼化玻璃。”


  柴猛擺了擺手,示意湯濟舟起身,然後對王孝錫和言悅色道,“王知縣,這些天你辛苦了。”柴猛前幾次視察瓊樓、玉宇二殿時,親眼見到王孝錫身先士卒,帶領幾個昌國來的匠人在營建現場各司其職,指導泥瓦匠人工作。一個月的時間,王孝錫便從原來白胖的書生模樣,變成如今黑瘦的樣子,若不是身上有一身官服,活象工地上的一名普通工匠。


  王孝錫見過幾次柴猛,倒也沒有緊張,“能為官家辦差,是微臣的榮幸。”


  “好!好!”柴猛撫掌笑道,“王知縣,建這兩座宮殿花銷幾何,朕讓內庫給你結賬。”


  “連工帶料不過十萬貫,微臣來京臣之前,沈家二公子有交待,這營建玻璃宮殿所有開銷全部由沈家承擔,以免言官誤以為沈家崇尚奢靡。其實在昌國,百姓建造房屋也多用水泥、玻璃,比原先節省了不少料錢。如果因為瓊樓、玉宇二殿作榜樣,大周能普及水泥,則朝廷愈加富強,百姓更加安居樂業。”


  “王愛卿有見識,言官們隻看到了皮毛,焉知其中深意。”柴猛聞言大喜,掃了王安石一眼,高興地說道,“王愛卿辦差有功,可想回京辦差?!”


  “回稟官家,微臣到昌國這一年間,耳濡目染皆是沈家的新奇物件,微臣願繼續為大周守好這一片樂土,將昌國發生的大小事情、新生產的各種物件及時匯報給朝廷。”


  “恩,貴縣有心了。朕賜你正議大夫官身,權知昌國辦差,有奏折無需經手明州,直接上報給政事堂。”


  王孝錫大喜,這正議大夫乃是從三品的官位,並無具體差使,尋常進士便是奮鬥一輩子,也不過能得到正議大夫或低一品級的通議大夫的官位。“謝陛下隆恩!”


  王孝錫跪下謝恩,柴猛親自將他攙扶起來,“王愛卿,來,前麵帶路,為朕解說一下這兩座宮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