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重生大宋征服史> 第237章 經略三路

第237章 經略三路

  勝吉二十年正月初二,寒風凜冽。


  連續兩夜的煙花在京城的主要街道都留下了煙花碎屑及一片片灰黑色的焦土,整個京城隻有內城西門梁門至外城西門萬勝門之間三裏長的街道被連夜打掃地一塵不染,新輔的黃土從梁門直接延伸到萬勝門外五裏之遠。


  今日是延慶、秦鳳、熙河經略安撫使宋國公沈括、梓州、夔州、荊湖南北兩路經略安撫使平西侯王韶率軍出征的吉日。自一大早起,晉王柴灝便代表柴猛率領文武百官,祭拜天地、祖宗之後,從梁門出發,乘著禦輦,將沈括、王韶兩人送到萬勝門外。


  萬勝門外五裏,兩隻軍容齊整,背著火槍的禁軍已列隊完畢,隻待一聲令下,便整裝出發。


  沈括、王韶兩人跪別柴猛的鑾駕後,便翻身上馬,帶著手下的軍隊向西而去。與官員同僚告別的話在昨日的元旦慶典之上已說過,此時倒也省了許多時間。


  晉王柴灝從禦輦下來,換了一匹健馬,護送著鑾駕回宮。如今柴猛春秋鼎盛,他代表柴猛送大將出征,不得不乘坐禦輦,出征禮畢,他如果繼續乘坐,雖然也無可指摘,但是他那兩個兄弟便會有機可乘,說不定在什麽時候,便會成為一件罪狀,莫說他現在還不是太子,既使已經是太子,隻要還沒有登上帝位,便會隨時有可能被一擼到底。


  文武百官們見柴灝騎上駿馬,便紛紛過來行禮。柴灝表麵露出謙遜的神色,內心卻暗自心喜,正在他誌得意滿之時,他看到遠外有幾個人並沒有過來,他定睛一看,卻是沈方、慶國公張天端及本應與沈括一同出征的章惇等人。


  柴灝與文武百官打完招呼之後,便縱馬向沈方等人而來。來到三人近前之後,柴灝先與張天端打了一個招呼,才好奇地問道,“章相不是應該隨宋國公前往延慶路麽,怎麽還留在京城?剛才本王就覺得似乎少了一個人,一時糊塗竟忘了章相。”


  “昌國還有一批軍用物資沒有運輸過來,受宋國公委托,章某在京城等待那批貨物,再有幾日便到了。”


  “可是火槍?”


  “正是。”


  “可否給本王勻上幾支?”


  章惇露出為難的神色。


  柴灝哈哈大笑起來,“章相勿要為難,本王隻是與章相開個玩笑,前幾日官家剛把火槍收回去,如今本王再從章相這裏得到,官家知道了,少不了又得責罰本王。宋國公與本王已有約定,子矩應該知道吧。”


  沈方笑道,“知道,晉王的那十條海船用不了幾日便改裝完畢,為了保護海船的安全,免受海盜的偷襲,每條船上都配了十把火槍。”


  “好,好!具體事項便讓李管家與貴府沈管家聯係。”柴灝見沈方一點也不遮掩直接把火槍之事也說了出來,便含糊道。


  等柴灝護送著鑾駕遠去,看到左右並無外人,沈方笑道,“章學士,你這睜著眼睛說瞎話的功夫,沈某佩服。”


  章惇也笑了起來,“不然我怎麽說,就說留在京城陪二公子?!”


  “那批軍火有兩浙路禁軍護送,兵部登記之後,便由兵部直接派禁軍發往延慶路,到時候章學士若還是留在京城,又做何解釋。”


  章惇含笑不語。


  “章學士,莫非你早有計較?”沈方奇道。


  “章某雖不能象國士一般計算十步百步,但謀劃幾日的事情又有何難。”


  “和你們這些大學士一起辦事就是好,省得我費心,走吧,讓京城亂起來。”沈方雙腿用力,胯下駿馬向東急奔而去。


  “慶國公,我們也回吧。”章惇拉過馬頭,不緊不慢地向萬勝門方向駛去。


  沈括、沈衝二人一離開京城,沈方便再無顧忌,純元子、李大路等人的好路子便走到了盡頭,張天端等王壽光來了京城之後,便會與王壽光等人一同先行前往西京洛陽,在那裏與沈括交接之後,便會在洛陽等待沈方的好消息。


  沈括、王韶兩人經略的方向一個在西北、一個在西南,兩人約好到洛陽拜文彥博、富弼、司馬光等重臣之後,再分道揚鑣。王韶自洛陽南下,經南陽、襄陽,到達江陵府(注:荊州),他的經略使司衙門便準備設在荊湖北路的路治江陵府。而沈括則需要在西京洛陽,統籌京西北路(注:路治河南府,今河南洛陽)、河東南路(注:路治隆德府,今山西長治)、京兆府路(注:路治京兆府,今陝西西安)三路的輜重運輸事宜。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朝廷為本次伐夏攻略準備的糧草如今已足夠支撐一次滅國之戰,但戰事一起,這些糧草、盔甲、兵器、蔬菜瓜果、藥材棉布都需要運往戰場前線,並隨著大周的兵鋒不斷地向西夏的腹地延伸,除了這些糧草輜重外,還有昌國沈氏最新生產的火炮。


  自隋文帝修建廣通渠,從長安引渭水至潼關入黃河,與通濟渠,永濟渠首尾銜接,糧草輜重便可以通過水路運往長安。大周立國以來,對廣通渠舊道進行了修繕,但由於黃河泥沙淤積,年久失修,每年可供漕運船航行的時間極為有限,大軍行進需要源源不斷地物資供給,改建從洛陽到西安,西安到延州、秦州等地的官道便成為當務之急。


  這幾條路線原有的官道乃是一丈寬的土路,一遇雨季便會便成一片泥濘,如今水泥技術已經被工部所掌握,按昌國沈氏提供的混凝土配方,修建水泥官道,已成為朝廷的一項新政,大周各路在繳納當年稅賦之時,已按朝廷訂下的章程預留了足夠的銀錢。京西北路、河東南路、京兆府路三路軍政雖然不歸沈括節製,但為了西北邊事,柴猛專門賞了沈括一個京西北路、河東南路、京兆府路三路巡察的臨時差事,沈括代表朝廷監督官道的改建工作。


  如今,西夏與大周接壤的共有延慶路、秦鳳路、熙河路、河東北路、新雲路五路,其中河東北路有黃河天險,新雲路長年與北遼、西夏對抗,戰備充足,在本次與西夏的國戰中,負責防禦和牽製。在剩下的延慶路、秦鳳路、熙河路三路中,由於延慶路離西夏國都興慶府(注:今銀川)不過四百餘裏,西夏國調集了重兵對延慶路進行防備,本次西夏攻略的首戰便極為重要,沈括已定下了不輕易言戰,若戰必求大勝的攻夏方略。


  根據他的方略,自勝吉十九起開始,延慶路、秦鳳路、熙河路已采取的守勢,並采取的焦土政策,寧肯將三路與西夏交接之處的所有土地全部荒蕪,也不能讓西夏人從大周再搶到一粒糧食。八月間,西夏騎兵開始沿著邊境線進行襲擾劫掠,得到的卻是堅守在城堡中的大周禁軍的利箭射擊,除此之外便一無所獲。


  章衡、尤啟甲二人於勝吉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帶著二千二百隻火槍回到京城後,其中一千隻嶄新的火槍便交給了殿前都指揮使司,用來保護宮禁,而另外一千隻嶄新的火槍及兩百隻泡過海水的火槍則交給了兵部。


  兵部在得到造槍技藝後,立即組織京城所有的工匠進行火槍的製造,缺乏昌國的煉鋼技術、冬天也無法使用水力車機,隻是槍管一項便難住了所有的工匠,雖然使用更多的往複式風箱,使用更好的焦炭可以提高些許溫度,但煉出的鋼鐵所澆鑄擠壓的槍管卻達不到昌國火槍的強度。十個中倒有一大半直接炸了膛,白白得傷了幾個工匠。


  尤啟甲氣得直罵人,結果學習造火槍技藝的工匠委屈地說,即使在昌國,火槍管的優品率也很低,昌國這些火槍是從十個火槍管中優選出來,精細打磨後才安裝到槍托之上。他們能在這麽短的時間造出槍管已經竭盡所能。


  尤啟甲聽著直冒冷汗,按照這樣的製造方法,一天隻能造十來支不說,成本也高達八十貫,倒比買一個昌國產的火槍還要費錢。當尤啟甲將造槍所需要的經費帳冊報給兵部尚書之後,立刻被罵了個狗血噴頭,昌國造的火槍五十貫一支還包括運輸,而尤啟甲所報的費用裏麵並沒有考慮那些焦炭、鐵材等材料的運輸成本,也沒有包括建設兵工廠的開銷。隻材料的損毀、匠人的工錢、匠人受傷後的撫恤金便占了七成之多。更氣人的是,費那麽大的工夫,傷了那麽多的工匠製造出來的火槍,在射擊精度上麵遠遠比不上昌國製造的火槍。


  而那些昌國製造的火槍,其中有幾十支乃是兵部自己帶去的工匠親手所製,同樣的工匠,同樣的工藝,製出來的火槍質量卻不相同,這讓整個兵部上下無法接受。在這些工匠看來,雖然昌國兵工廠的機器品種多一些,但大多是一些輔助機器,能減輕工作量而已,能用機器造出來的,用手工自然也可以造出來,除此之外,便是鋼鐵的質量。他們在昌國時,也參觀了沈氏鋼鐵廠,對鐵礦石到鐵材的整套流程了熟於心,並沒有什麽特別之處。難道昌國實行了血祭之術,因此術邪異,並未如實以告?!

  不少工匠同時想到了過去鑄劍師以身煉劍的的壯舉,但是他們自然不可能獻出自己的生命,當一些流言傳入尤啟甲的耳朵之後,尤啟甲驚喜之餘,連忙向兵部主官匯報,次日,便從刑部死囚牢裏押來一個北遼奸細,直接扔進熔爐之中,果然這一爐的鋼鐵成色極好,優品率頗高,幾乎達到了昌國的水平,而射擊精度也幾乎可以與昌國生產的火槍相比。


  當這個配方被一傳十、十傳百地流傳開之後,昌國沈氏在這些工匠們的心裏已成了魔窟一般的存在,昌國那兩千支步槍上麵不知道有多少亡魂,而這些亡魂又有多少是無辜百姓?!


  也許是血祭起到了效果,血祭後的第二爐鋼鐵也比較成功,這個結果讓工匠們稍微安心一些,不然以裝備大周數十萬禁軍的需求,這大牢裏麵的死囚犯都不夠消耗。


  兵部造火槍的技藝漸漸穩定,但是成本依然高於昌國步槍的售價,而造槍的速度也跟不上邊軍的需求。正在這時,昌國公(注:此時沈括剛到京城,還沒有被封為宋國公)沈括向朝廷申請火槍六千支,以裝備西夏前線的禁軍,要求在勝吉二十年上元節之前交付。兵部的兵器司滿打滿算可以生產一千支,在此情形之下,朝廷同意以五十貫一支的價格向昌國沈氏購買火槍,要求其想盡辦法,務必於勝吉二十年上元節之前交付四千支火槍,二十萬貫的銀錢也當場交付給昌國沈氏在京城的負責人沈林。


  軍情緊急,但是六百裏加急也無法在元旦之前趕到昌國,隻好動用內侍省剛剛培育好的信鴿傳遞急信,這信鴿乃是單向傳遞,由兩浙路內監使吳大用將上百隻信鴿培育訓練成熟之後,運往京城,京城如有緊急事務,便由柴猛下令,動用五隻信鴿傳遞相同的信息,路途雖然遙遠,但五隻信鴿總會有一兩隻飛回兩浙路內監使司。這信鴿乃是為了應對昌國沈氏的崛起而提前準備,沒想到傳遞的第一條信息卻是讓昌國沈氏向朝廷交付火槍,相當於提醒了昌國沈氏,朝廷已對昌國格外關注,你們不要亂來。


  收到兩浙路內監使吳大用親自傳來的急報後,與吳大用交情頗深的王壽光滿口答應,並當下將早就準備好的五千支火槍雙手奉上,讓吳大用驚訝萬分。要知道,章衡、尤啟甲離開昌國之時,也隻不過帶走兩千支火槍,如今一下子便拿出五千支,難道沈家有所隱瞞。王壽光以昌國沈氏將所有的產業全部停下,全力生產火槍,這才趕製出五千支為借口。吳大用知道王壽光身為昌國沈氏的核心人物,自然不可能違背沈氏父子的意誌,沈括既然向朝廷申請六千支火槍,定然心中早有準備,隻能說如今昌國沈氏已成氣候,卻不好當下翻臉。隨後向官家稟明這一切,讓官家定奪就是。


  送走吳大用之後,又過了兩天,沈方在去京路途中發來的信件才來到昌國,信中言明,已通知慶國公與張茹前往京城,邀請嶽丈大人攜王可兒一同進京,擺明是想在京城舉辦婚事的意思,王壽光見信之後,也沒有耽擱,乘坐快船沒有幾天便追上了運輸火槍的禁軍,隨後便與這批火槍一起進京,雖然會慢一些,但也少了許多旅途的辛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