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昌國公主
純元子在瓊樓宮等了半天,才得到消息,皇帝陛下啟駕前往坤寧宮向皇太後請安,短時間不會回來,請他先回昆玉殿,隨後再召見。
柴猛乃是皇太後二兒子,他的兄長早年因病去世後,留下一個皇孫,這個皇孫甚得周仁宗柴冒和皇後的寵愛,大有立此皇孫為皇太孫的趨勢,柴猛雖然心有不甘,但也無力與父皇、母後相抗。豈料仁德三十二年,周仁宗重病不起,皇後邵玉涵力排眾議,立柴猛為太子,將已成年的皇孫封為吳王,優養於蘇州,遠離了朝廷。
柴猛登基之時,已年過四十。他從小便對母後欽佩無已,母後仿佛無所不知,無論父皇和皇子們有什麽棘手之事,母後往往隻言片語便處理地妥妥當當,父皇是依靠母後的輔助,才能在皇祖父的眾皇子中脫穎而出,登上寶座。而柴猛也是被母後看中,才能被冊立為太子,這讓柴猛暗中下了決心,凡是母後的懿旨,定然遵從不怠。可是自他登基之日起,升格為邵太後的母後,便象是變了一個人,對於朝政再不過問,而邵太後的娘家的子侄也根本沒有安排差使,隻是靠爵位的俸祿生活,有名的安樂先生邵雍便是邵太後堂兄之子,雖然有邵太後這層關係,但也沒有出仕為官。
柴猛登基之後,自然對皇太後恭敬異常,每日散朝之後便會去坤寧宮向皇太後請安,從未中斷,就連宮中的園林宮殿,也是以孝敬太後的名義修建,隻是皇太後習慣了節儉,從未享用,時間長了,這些園林宮殿便成為柴猛享樂之所。
臘月二十日的朝會散了之後,柴猛剛走出紫宸殿,便看到坤寧宮的宦官主管李德遠守在殿外。
“娘娘今日氣色如何?”
“回稟官家,太後娘娘今早起來,進了一碗稀粥,一碟點心,婧兒公主早間過來陪太後娘娘說了會兒話,太後娘娘甚是愉悅,讓奴婢守在紫宸殿外,請官家散朝之後移駕坤寧宮。”
柴猛揚了揚眉毛,“婧兒去做什麽?”
“奴婢不知。”
等柴猛來到坤寧宮,果然見到柴婧跪在太後膝前,一邊給太後按捏著大腿,一邊說些市井之間的趣事,皇太後深居大內,但是對大周的市井百態卻了如指掌,祖孫兩人聊得不亦樂乎。
“孩兒參見娘娘!”柴猛下跪請安。
“皇帝快請起,婧兒過去攙扶一下你父皇。皇帝年齡也大了,以後不必行此大禮。”
“孩兒現在身體康健的很,給娘娘請安,乃是孩兒的福氣。”
邵太後聽了柴猛之言,頗為滿意,“皇帝,今日朝堂之上可還順利?”
“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時近年關,二十年的祭天祭祖,禮部已拿出一個章程,隻是可惜禮部賀尚書出缺之後,一直沒找到合適的人選,許多事情還得由孩兒親自己來把關。”
“皇帝,關於沈家就沒有什麽要說的嗎?!”邵太後見到兒子與自己繞圈子,笑了笑,淡淡地問道。
“娘娘!”柴猛這時突然繃不住了,有些氣憤地說道,“孩兒實在沒有想到,沈括現在已經成勢,今日朝堂之下,我已下旨將沈括除爵免官,可是石相之下多半朝臣為他求情,就連那些以前彈劾他的言官們也跟著瞎起哄。”
邵太後歎了一口氣道,“朝堂之事,我已許久未曾參與,便是那沈括,也是在給他指婚之時,見過一麵,以我看來,那沈括乃是一忠誠勤勉之良臣,皇帝你也說過,當今朝堂辦事能讓你順心滿意者不過王安石、沈括等數人。怎麽就到了要除爵免官的地步了?!”
“娘娘可知這半年,昌國沈氏有多大變化?”柴猛陷入了沉思,“先是一本萬利的玻璃,然後是國之重器水泥,接著便是攻敵之利器火槍。”
柴猛言語之間流露出些許興奮,“這火槍一出來,西夏、北遼的騎兵便不足為懼,大周終於能重現漢唐時的榮光。水泥和火槍還隻是用於朝堂之上、行伍之中,那昌國織機一出來,大周便可人人有衣穿,百姓亦更加富足。”
“這些不好嗎?!”
“好是好,可是,娘娘,你想過沒有,若是沈家有了反心,水泥可以堅守,火槍可以進攻,加上玻璃聚斂財富,六尺布收買人心,這天下隻怕要變天了。”
“沈括不是這樣的人。”
“沈括固然不是,但保不齊他身旁有人貪圖富貴,蠱惑、挾持沈括謀反也未可知,加上沈方頗有膽色,敢想敢幹,假以時日,必成為柴家心腹大患。”
“皇帝沒有考慮過,將沈括收為心腹,善加利用?!”
柴猛苦笑道,“這幾年,簡拔最快,恩賞最豐的便是沈括了,可是到了今天,孩兒也沒有十足地把握控製住他。孩兒知道沈括有才幹,對大周忠心耿耿,但為了祖宗的江山社稷,也不得不把他除掉。”
“如果柴家與沈家聯姻呢?!”
“聯姻?”柴猛不由地看了一眼柴婧,隻見平時嬌蠻的四公主,今日卻異常靦腆,臉頰紅樸樸地象能夠滴的出姻脂水。
“沈家這些日子以來生產的物件,我也見的多了,無論哪個物件,都是以解決百姓疾苦而生,便是那水泥,在皇帝看來可以修建堅固的保壘,鞏固城防,但對百姓而言,若是用水泥修建道路,修築水壩,不知道能為多少百姓帶來生計,又不知道能挽救多少百姓的生命財產。這樣的沈家,如果不能成為我柴家的臂助,反而要費心除掉,實在是有傷天和之舉。”
“娘娘聖明,隻怕我以誠心待沈家,但人心隔肚皮,反而會助長了沈家的勢力。”
“沈家能有什麽勢力,隻要皇帝記住,善待百姓,尊重士人,整頓軍紀,他便是有火槍又能如何?難道還能不吃飯,不睡覺?況且,火槍技術既然已經學來,便好生利用起來,一個工匠不行,就用十個、一百個工匠來做,以大周之實力還能比不上一個小小的昌國?!”
“娘娘聖明,和娘娘說話,孩兒收獲極大,若不是在跟前,說什麽也不敢相信,娘娘已是八旬的老壽星。”
“皇帝嫌老身多餘了?”邵太後笑道,眉眼之中居然流露出與這個年齡不符的狡黠。
“娘娘說笑了,隻盼娘娘能長命百歲,能親眼看到孩兒戰勝西夏、北遼,一統四海。”
“好,好!老身便等著了,這聯姻之事呢?!”
“全憑娘娘作主,隻是便宜了沈方這小子。”
“沈家小子越能折騰,實力越強,隻要成了當朝附馬,還不是咱柴家人,隻會與我柴家一心對外。”
“是,孩兒這就下旨,把沈括放回去,讓沈方速速進宮叩謝娘娘的隆恩。”
“既然要放沈括,便不能這麽隨隨便便放了,重新賞他一個爵位吧。這昌國既然是個香餑餑,不如把昌國作為婧兒的封地。他一個當公公的人,總不好和自己的兒媳搶地盤吧。”
“妙啊!”柴猛頓時明白了邵太後的用意,一方麵將柴婧下嫁給沈方,另一方麵卻要把整個昌國作為彩禮獻給柴家。至於沈括,在京城周圍的路州隨便找一個封地,賞給他,雖然比昌國那個縣城聽起來繁華,卻處在了禁軍的重重包圍之中。
“那就改封沈括為宋國公,把宋州作為他的封地,用一個路治封地,換一個縣城封地,怎麽說也是他討了便宜。”想到開心之處,柴猛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邵太後聽到宋州兩字,便覺氣血不順,頭暈腦漲,幾欲暈倒,幸得柴婧眼疾手快,一把扶住。
“娘娘身體可有不爽。”柴猛關切地問道。
邵太後略有些無力地說道,“不防事,許是說話說多了,有些乏累,你們退下吧,若是沈方來了,再來見我。”
半天之後,沈括、沈衝父子便被於隆元帶領千餘鐵甲鋥亮的禁軍護送回沈府,此時被純元子破壞的大門早已清理幹淨,臨時用木料彩綢裝飾一新,“宋國公府”四個鎏金大字分外顯眼。為了安撫沈括,內侍省下足了功夫,用最好的木料和金粉,不惜工本,在沈括、沈衝父子送回沈府之前製作完畢,並懸掛於沈府的門樓之上。
沈府周圍的官員、百姓紛紛感歎造化的神奇,昨日半夜被抄家、砸門,還沒有過十二個時辰,沈括便恢複了自由,並被封為宋國公。
不要說這些圍觀的官員、百姓,便是沈括也對自己的境遇感到匪夷所思,原本以為這次在劫難逃,還不知道沈方氣急敗壞之下會捅出什麽天大的簍子,但是還沒等他驚魂未定,便傳來朝堂之上,王安石等諸位大臣為他說情,此關暫時算是過了。原本想,需要等到沈方歸案之後,他才能重獲自由,沒想到午時剛過,吳成便過來道喜,說是太後娘娘開恩,免了沈家的罪過,並將四公主柴婧下嫁給沈方。
柴猛的前三個公主下嫁之時的封號都是郡公主、縣公主,而柴婧的封號則是昌國公主,雖然昌國也隻是一個縣,但是昌國的富庶現在幾乎已與蘇杭相比,將昌國作為柴婧的封地,對柴婧和沈家而言都是極大的恩典。做為補償,官家在收回沈括昌國公的爵位之後,又賞了沈括一個宋國公的爵位,並將宋州做為沈括的食邑。
公主下嫁當然不可能草率行事,禮部便是加緊布置,也得大半年的時間,但是宋國公府卻可以在一夜之間改頭換麵,於是沈括便啼笑皆非地看到,在斷壁殘垣之間,“宋國公府”四個大字分外的醒目和刺眼。
“宋國公,讓你受驚了。”於隆元將沈括請下馬車,略有些尷尬地說道,好在他知道宦海沉浮,前途莫測,便是昨夜索拿沈氏父子之時,也隻是奉命行事,不敢在言語、行止上麵落下把柄,如今看來,小心謹慎一些總歸沒錯。
“於殿帥客氣了,還勞你帶這麽多禁軍護送回府,實在過意不去。”
“這也是官家的意思,如今,宋國公與官家結為親家,沈家既富且貴,還望今後多多照拂。”
“一定,一定。”
沈府家人各個揚眉吐氣,隻道是自家老爺手腳通天,身陷囹圄尚且可以翻雲覆雨。
李師師已經與沈林相見,雖然沈林已經破了相,變化頗大,而李師師已無法記起幼時之事,沈林卻記得兩處李師師腳踝處的胎記,這胎記便是服侍李師師之人都未曾注意,沈林卻娓娓道來,李師師不由得相信沈林便是自己的老家仆。
主仆既已相認,李師師便強打起精神詢問起仇人之事,沈林已受沈方的囑咐,推說等沈方回來之後再做計較,李師師本來也不願提起往事,樂得暫時逃避。
身為王寅的血脈,沈括見李師師已認祖歸宗,便隨手拿出一萬兩銀票,做為當前王寅雪中送炭,借給沈家五千兩銀子的回報。雖然當年王寅出借的銀子早已歸還,但如今王家重建需要大量的銀兩,沈家又富甲天下,這些銀子算不了什麽。李師師雖感激沈家的恩情,但說什麽也不收下這張嶄新的銀票,後來沈林便以沈氏集團東京分公司總經理的身份做主,將這一萬兩銀票當做李師師的股份入了進去,李師師見不需要她過手,便也沒有堅持。
李師師來沈府的目的已經達到,便要了一輛馬車,由沈府派人將她送加了礬樓,有了沈家做靠山,李師師在京城和礬樓便不會受到委屈,沈林雖然有些不舍,但仍然尊重李師師的決定,隻是多派人手,暗中保護,以防止李師師被不長眼的惡少欺負。事實上,經過沈方這五、六天來的折騰,原來混跡於礬樓、妙香樓的官宦子弟們都老實了許多,生怕不知道什麽時候,會碰到沈方,遭遇橫禍。
夜色之中,在城外晃蕩了一日,吃飽喝足的沈方大搖大擺地回到了宋國公府,當今官家的四公主下嫁沈家二公子的消息,象長了翅膀,飛向了京城的每一個角落,沈方連暗中打聽都省了,直接從街頭巷尾唾沫橫飛的議論中得到了這個意料中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