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動搖的信仰(上)
這片空間並不算小,地上的屍體層層疊疊,粗略一數至少有近千具,他們大多穿著破爛的衣服,年齡則從十幾歲到幾十歲不一而足。
莫奇的聲音顫抖著:“這是、怎麽回事……”
奇拉爾輕輕咳了兩聲:“幾個月前的失蹤案,一部分人的屍體就在這裏了。”
是的,一部分。那場失蹤案,光是在案人數就有上萬人,這裏當然是一部分,一小部分。
奇拉爾略帶虛弱地說到:“看來這場祭祀卷走了這些人絕大部分的生命精華和全部的靈魂,所以到現在這些屍體也沒有完全**……咳咳……之後的事情交給你了,我們先出去吧。”
莫奇這時候才看到奇拉爾的左臂已經完全碳化壞死,正有一絲絲黃色的黏液從他的手臂中流出來,急忙過去攙扶住了奇拉爾:“對了,之前那個威廉呢,他……”
奇拉爾搖搖頭:“不用管他,死不了的。”
威廉在奇拉爾的心中叫屈:【喂你小子不要這麽無情好不好,怎麽說我也是幫你查到了出口的位置呢。】
奇拉爾安慰說:【好了好了,知道你勞苦功高,回頭我試試給你做一具軀殼。】
“沐蘭,沒事吧。”
聽到奇拉爾的呼喚,沐蘭回過神來,她有些茫然地點點頭,開口問說:“奇拉,之前在神國裏……”
奇拉爾說:“源光教團的人肯定已經知道了這裏的變故,我們快點離開這裏。”
莫奇有些奇怪地看著沐蘭,他之前在奇拉爾家中見過這個人,卻沒有想到她竟然是一個精靈,而且擁有著這樣強大的力量。
沐蘭輕輕點頭。
三人順著通道一路向外,等出來的時候,赫然發現他們現身在了艾雷西亞,好在此時已經是深夜,街道上極為冷清,並沒有人注意到這裏出現了三個“不速之客”
莫奇看著奇拉爾手上的傷勢:“我先送你去醫院吧。”
奇拉爾搖頭說:“不必了,我們去皮條街。”
他不想回到影月街,因為這樣的傷勢要是被麥林看到,他會擔心。
皮條街22a號,迪亞為三人開了門,看到奇拉爾的傷勢不由得驚呼一聲:“公爵先生,您這是怎麽了。桑奇大人,公爵先生來了,他受傷了!”
桑切爾斯聞聲趕了下來,看到陪伴在奇拉爾身邊的兩個人不由得就是一愣。
沒等他說話,奇拉爾開口說到:“莫奇,這位就是那個偉大存在的選民。桑切爾斯,這位是莫奇,你們之前見過,他現在已經是神的信徒了。”
“這位是沐蘭,群星女神的眷者,也是我的朋友。”
桑切爾斯頓時明白了奇拉爾話中的含義,他輕輕點頭說:“迪亞,關上門,我和這幾位上去,沒有吩咐你不要上來。”
迪亞恭敬領命,桑切爾斯過來和莫奇一同攙扶著奇拉爾。
簡單說明了之前遇到的情況,奇拉爾又去了閣樓去治療自己手臂上的傷勢,剩下三個人在二樓的房間相對而坐,氣氛一時間有點沉悶。
雖然選擇了成為所謂“至高聖帝”的信徒,但是莫奇對於祂還是缺乏了解,不由得開口問到:“桑奇先生,至高聖帝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存在,我們的教團的宗旨又是什麽呢。”
桑奇取出了兩本已經精心裝訂的教典,《道德經》被其定名為《至聖教典》,作為神的言論記錄存在;而《太上感應篇》則被他定名為《規範》,是信徒們的行為準則。
莫奇恭敬地接過教典,隻是一打開,就被其中的內容吸引住了。
作為一個著名的偵探,莫奇出名並非是因為其極高的職業等級帶來的武力,而是本身出色的推理能力,在學院學習的時候他的成績就曾經非常出色,現在當他接觸到這份本就蘊藏著深刻道理、之後又被桑切爾斯以及奇拉爾反複翻譯潤色過的文字之後,頓時被吸引了進去。
沐蘭在一旁有些魂不守舍。
雖然信奉群星女神,但是精靈的傳統和人類並不相同,對於其它神靈,隻要不是追求血腥祭祀的邪神,精靈們在文化上其實並不排斥,因此沐蘭對於另外的神明也並不會像是光明教會的信徒那樣飽含著敵意。
更何況,之前奇拉爾在源光之神神國內的表現深刻地動搖了她的信仰,讓她此刻的心情有些恍惚。
鬼使神差地,沐蘭開口問到:“尊敬的選民,我能否有幸拜讀一下貴教的教典呢。”
桑切爾斯的經驗之豐富,幾乎一眼就看出沐蘭當前的搖擺狀態,他慈祥地笑著搖頭拒絕了沐蘭的請求:“群星女神的眷者,你現在的心靈動搖得厲害,等你能夠放鬆下來冷靜地進行思考的時候再來問我這個問題吧。“
沐蘭頓時愣住了。
“我在……動搖麽?”
她之前從未想過這個問題,作為女神的眷者,信仰幾乎就是她與生俱來的本能,她從未懷疑過信仰的合理性,也就自然從未體會過什麽是懷疑。
這時候奇拉爾又從閣樓上走了下來對莫奇伸出了手:“給我。”
莫奇一愣:“什麽?”
“給我。”
這時候莫奇才想起來自己拿了一件東西,急忙從口袋裏將那枚金屬徽記翻了出來交給了奇拉爾:“你拿它要幹什麽。”
奇拉爾一言不發地再次回到了閣樓之中。
莫奇莫名其妙地搖搖頭,恭敬地合上教典,向桑切爾斯發問說:“世界是不仁慈的,把世間的一切都當成瓦礫來看待;神是不仁慈的,把世間的生靈都當成瓦礫來看待。這句話是什麽意思,難道至高聖帝也是不仁慈的麽。”
道德經第五章的原文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為了方便格洛莉亞大陸上的人理解,桑切爾斯特意換過了措辭。
這句話同樣勾起了沐蘭的興趣,往日裏她一定會指斥這樣的言論是瀆神,現在她卻願意去聽一聽其中的含義。
“世界自然形成,它自有它運行的規律,對於天地間的一切事物,世界本身是沒有偏愛的,沒有感情的,它不會因為人類的祈求就降下稻米,也不會因為魔獸慘遭屠宰而滅絕人類。”
“神也如此,神應該無差別地看待世間的生靈,不會因為一個存在是祂的信徒便偏愛,也不會因為一個存在不是祂的信徒而憎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