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責罰鄭衛
從左豐處出來,李立就帶著兄弟們和辛評、辛毗兩位軍師來到太守府,而此時的太守府已經是燈火通明,王允和他的幾個從事正等得著急。見麵後大家又是好一陣寒暄,互相禮讓一番,然後分賓主坐下。
這還是李立帶著眾兄弟第一次參加官府裏的酒宴,搖曳的燭光之下,所有的來賓神采奕奕,興奮的臉上精神煥發。人們互相交談著,發表著自己的高談闊論,時不是地暴發出爽朗的笑聲。
太守府裏的接風宴搞得果然豪華,燈火輝煌,輕歌曼舞。汝南是個富裕的地方,士族、豪門眾多,娛樂行業也很發達,王允請來的幾個歌舞伎長得非常漂亮,這家夥對挑選漂亮女子還真是有眼光,真不知道他都是從哪裏淘換來的。
宴會的核心人物既不是作為豫州刺史的王允,也不是作為汝南太守的王止,而是大名鼎鼎的青年才子孔融。作為一個狂傲的才子,孔融肆無忌憚地賣弄著他的才學,沒有在乎任何人的感受。
當人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孔融身上的時候,李立則埋頭消滅他麵前的菜肴。王允安排的食物那是十分豐盛,不過都是以大魚大肉見長,由於缺少調料,便得烹飪的水平也受到限製,與李立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
最讓李立大發感慨的,是這太守府的酒宴實行的是分餐製,兩人一個條桌,每人麵前一個食盤,食物分開裝在盤子裏,各人吃各人的。我們的祖宗這麽早就實行了分餐製,既文明,又衛生,這麽好的優良傳統,怎麽就失傳了呢?
也有讓李立不習慣的,那就是麵前的條桌太矮,又沒有板凳,隻有一個鋪墊,客人們都跪坐著,這讓李立很不舒服。他還是習慣於高桌子、低板凳的就餐方式,這種矮桌跪坐的方式,還是早早丟棄的好。
最不喜歡的還是這個時候的酒,都是家庭作坊式生產的,不僅度數低,而且渾濁,口感極差。李立雖然喝過許多次了,還是無法適應,總想著有時間了首先就要釀出美酒。
不知什麽時候,宴會的議題談到了當前的黃巾之亂,人們當然眾口一辭地大罵十常侍,把黃巾之亂完全歸咎於太監專權,說得激動處,更是群情激憤,恨不得把這些太監千刀萬剮,仿佛隻要殺了十常侍,天下就太平了。
“統領大人,十常侍專權禍國,激起黃巾之亂,致使生靈塗炭。眾人皆以為隻要殺了十常侍,天下即可平定,統領大人以為然否?”
就在李立埋頭吃喝的時候,王允則一直在注意著李立。他發現從李立進到宴會廳,除了與大家寒暄打哈哈,李立沒有說一句正經話。見大家說到了黃巾之亂,就有意把話題引導了十常侍身上,然後找了個機會,點名問李立。
“哦……”
李立抬起頭來,掃視了眾人一眼,發現大家的目光都盯著自己,瞬間明白了王允的用意。他這是在逼自己與太監們劃清界線,無論自己在這裏說了什麽,明天肯定會成為大家議論的中心。不是成為太監們的敵人,就會成為朝臣們的敵人,反正自己兩頭不討好。
這王允夠陰險的啊,可不能讓你當槍使!李立的大腦迅速旋轉起來,黃巾起事總得有個替罪羊,由誰來當這個替罪羊才能既不得罪太監,又不得罪朝臣,甚至連皇上也高興呢。
“各位大人,以在下的愚見,自光和年間以來,自然災害頻繁,旱災、水災、蝗災連年發生,農田顆粒無收,百姓入不敷出,致使流民遍地,百姓流離失所。再加上瘟疫流行,這才讓張角有可趁之機,蠱惑流民群起而鬧事。隻要消滅了邪惡之徒張角,安頓好流離失所的難民,黃巾之亂即刻可平。”
好不容易說完了這麽一大段,李立連忙喝了一口酒,我容易嗎我?趕快安慰一下那顆受到驚嚇的心髒。好家夥,這可不是好玩的,惹怒了誰自己都討不到好,真不容易啊。以後少跟這幫陰謀家打交道,千萬別被他們賣了。
“嗬嗬,統領大人真是高見。照統領大人這麽說,隻要是消滅了張角,黃巾之亂即刻可平。可是平定黃巾之亂以後,天下就太平了嗎?”
王允見李立說了半天,竟然把黃巾之亂的責任推到老天爺的身上去了,不知道他是真是怪老天爺,還是有意回避這個敏感話題。不管怎麽說,今天一定要李立在宦官和朝臣之間作出選擇。
李立當然明白王允的用意,他知道自己現在隻是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王允看重自己的,無非是強悍的武力,他這是想把自己拉進他的陣營。如果自己站在太監一邊,或者是表現出圓滑,肯定會讓王允和這幫文士們瞧不起,不如順著自己的話題說下去。
“現在的農業生產水平,遠遠不能滿足百姓的生活需要,更無法抵禦自然災害的侵襲。所以一旦遇到大的天災,仍然會有人起來鼓動鬧事。就是消滅了張角,還會有李角、王角,隻要天下還有餓死的流民,天下不會有絕對的太平。”
“哦……”
王允吃驚地瞪大了眼睛,在他的世界觀裏,隻要君王有德,大臣們勤政,天下就會太平。反之,君王失德,大臣們怠政,天下才會動蕩。而君王失德,往往是那些太監、或者是奸臣所誤,隻要是清除了這些太監、奸臣,天下又回重歸太平。
“照統領大人這麽說,那天下將永無寧日囉?”
李立搖了搖頭,臉色和心情一樣沉重。這就是認識的差距。王允所要的太平,是要天下百姓當牛作馬,忍饑挨餓,無條件的服從朝廷的統治。而李立的意思,恰恰與此相反。
“要想天下長治久安,就必需不斷地提高農業生產水平,生產出更多的糧食和衣物,讓天下百姓能夠吃飽、穿暖,做到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百姓還會起來鬧事嗎?”
直到這時,王允才認真思考李立說的話,覺得李立說得很有道理。開始他還懷疑李立是在回避指責太監,不敢得罪太監,現在看來,李立還真的是這個想法,不由得好奇起來。
“統領大人,如何才能提高農業生產水平呢?”
李立這時才露出了一絲笑意,終於把王允的話題扭轉過來了。作為一個現代人,雖然不是農業專家,但是對於提高農業生產水平,多少也知道一些,忽悠這樣古代人應該沒有問題。
“這就要動員全國的力量,大家都來開動腦筋想辦法。比如興修水利,選育良種,改革農具,精耕細作、合理施肥等等等等,以提高農業生產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同時大力培養醫生,防禦疾病和瘟疫。”
在場的人鴉雀無聲地看著李立,連王允的臉上也露出了驚愕的表情,他實在是弄不明白,一個帶兵打仗的武將,怎麽會知道這些東西。在他們的大腦裏,所謂有才,要麽象孔融那樣,會填詩寫賦,要麽象張良那樣,安邦定國平天下,有誰會去操心種田的事?
“統領大人真是個有心人啊,怪不得你要那麽多俘虜,原來你是想借此安置這些流民,防止他們再起禍端。真是令人佩服,本官一定支持你,你要的鄉勇和糧草如數給你,另外我決定還送你五萬擔糧草,獎勵參加剿滅彭脫的將士。”
“謝過王大人。”
不得不說,王允的確是個忠臣,而且還是個敢作敢當的漢子。一旦他理解了李立的用意,臉上立即露出了會心的笑容,再也不提什麽太監的事,而且還真心實意地準備幫助李立。
……
酒宴結束之後,汝南太守王止陪著李立一起來到幽州騎兵的大營。女子騎兵已經隨著幽州騎兵的輜重來到了大營,汝南太守王止是來接他的兩個寶貝女兒王萍、王菱回家去的。
見到王止,王萍、王菱兩個小丫頭連忙跑上前去,一邊一個抱住了王止的手臂,樂得王止開心大笑。可是當王止提出接她們回家時,兩姐妹卻顯得有些猶豫了。
“怎麽?不想看看你們的娘?”
兩個小丫頭一聽說要去見娘,隻得跟著王止走了,卻不時地回頭看著李立和那些姐妹們,眼睛裏似乎已經充滿了淚水。不知道王萍、王菱是舍不得那些姐妹們呢,還是舍不得她們的統領大人。
眾人都回到各自帳篷休息,大營裏頓時安靜下來。李立正準備休息,鄭衛卻突然闖了進來。自從李立帶領騎兵追擊波才,他們這還是第一次見麵,李立不知道鄭衛有什麽話說,連忙請她坐下。
“統領大人,我向你告罪來了。”
“哦,你何罪之有?”
李立當然明白她要說什麽,不過李立並沒有打算追究,雖然鄭衛私自調動軍隊,但是確實情有可原,她不僅打了勝仗,而且還招募來辛評、辛毗兩位軍師,也算是功大於過。
“統領大人,沒有經過你的允許,我私自出兵,還請統領大人責罰。”
“這確實是很大的罪過,我得好好想想,該怎麽責罰你。”
李立看著坐在那裏的鄭衛,不由得有些心醉。一陣陣輕風吹過,燭光搖曳之下,鄭衛靜靜地坐著那裏,一臉嚴肅地望著李立,可是她看到李立笑了,不禁把頭埋在自己的胸前,整個房間裏的氣氛,顯得甚是安諡祥和。
“我想好了,應該打你的屁股!”
李立緩緩走過去,坐在她的身邊,側身欣賞著她那窈窕的身材,隻見她高聳,纖腰盈盈一握,讓人忍不住想要攬住。李立本來喝了幾杯酒,心中已經是有些興奮,看這少女如此美妙的身材,終於忍不住,伸手把她擁在懷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