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撤軍

  “王爺,沒事吧,王爺……”


  陶皋、魏源看見軒轅橫戰甲上的大片血漬,也明白他已經竭盡全力,趕忙走向前,準備攙扶。


  周圍的將領和士卒,也都滿心焦急,恨不能上前幫一把。


  軒轅橫輕輕搖手,阻止了兩位將軍的好意,靠著無鋒劍支撐身體,緩步吃力走向令台。


  然後轉身掃視後,故作輕鬆地說道:“沒事,放心!蚩炎八柱國果真是名不虛傳,這元力反噬,還真是不輕。”


  “嘿嘿,沒事就好,沒事就好。”


  陶皋聽軒轅橫這麽一說,頓時放下幾分擔憂,一臉傻笑。


  “下令,撤軍吧。”軒轅橫咳嗽幾聲後,輕聲說道。


  “王爺,聯軍已經潰敗,我軍氣勢正盛……”


  聽得撤軍二字,魏源心有不甘。


  還沒等魏源說完,軒轅橫揮手示意。


  “魏將軍之意我明白,可此戰消耗太大,不宜徒增傷亡。十方天圓最後變陣是以重箭和弩箭殺傷為主,戰前我們準備雖然充分,但如此高密度的放箭後,將士手中之箭,恐怕已經所剩無幾。況且,楊明昊非泛泛之輩,他氣宗幾萬主力人馬按兵不動,必是打算等我軍疲憊時,再趁機追殺,我們不得不防。大家不要忘了,蘭陵幾十萬大軍還在東麵虎視眈眈,現在並未到決戰時刻。”


  聽得軒轅橫的解釋,魏源、陶皋等將領心悅誠服。


  軒轅橫在短時的調整後,身體也有一定的回複,蒼白的臉色逐漸漏出有幾絲紅暈。


  他強打精神繼續說道:“魏將軍,我們騎兵都回到中軍,你這騎兵統領,可否挑選出五百名綠銀氣界的騎兵將士,讓他們和我一起,為大軍撤退斷後?”


  軒轅橫故意把聲調提高,以便中軍周圍的騎兵都能聽見。


  “王爺,我是騎兵統領,要斷後也應該是末將領兵,王爺當率軍撤退才是。”


  魏源聽見軒轅橫要親自斷後,上前一步,急切說道。


  “這是軍令!”


  軒轅橫知道軍情緊急,隻能以這種方式回拒魏源。


  “王爺……哎……所有綠銀氣界的騎兵,帳前聽令!”


  魏源自知拗不過,無奈歎氣後,發布軍令。


  魏源令聲剛斷,便看見軒轅大軍中的眾多人影,迅速向令台前集結。


  獵豹營,李安琪、盧承、崔行功,帳前聽令……


  戰狼營,周俊、來濟、劉誌吉,帳前聽令……


  虎賁營,薛超、上官儀,帳前聽令……


  金獅營,楊洪慶、李崇武、夏東旭,帳前聽令……


  重騎營,趙勇、鄭海、米興齊,帳前聽令……


  軒轅將士聽到軒轅橫要親自領兵斷後,個個心血澎湃。


  一時間不下於千名銀甲軍聚攏中軍帳下,他們爭先恐後報出自己的番號,單膝跪地,以待軍令。


  “喲!魏將軍,我這大軍中幾時有這麽多的綠銀勇士!”


  軒轅橫被戰士的自告奮勇所感動,欣喜間故意調笑魏源。


  “嗯!大家不要以為天色暗下來,就可以糊弄我,從身上的戰甲就可看出,你們當中好多都是藍銀和橙銀界別的,火候還不夠,想蒙混過關可不行喲!”


  軒轅橫轉換戲謔的語調後,認真說道:“我知道大家都想為大軍撤退掩護,但帶隊安全撤離的任務也不輕鬆。所以非綠銀界別的將士退回本營,聽後調遣!”


  聽到軒轅橫的一席話,帳下將士麵麵相覷,大部分隻能悻悻退出,隻剩下五百餘人。


  “三軍聽令!”


  軒轅橫自是被將士的舉動所感染,精神更振作了幾分,高聲宣布將令:“陶皋、魏源統領全軍急速撤回宛秋城;飛禽隊先行,淩晨時分在城外接應;騎兵和步兵兩人或多人同騎,分隊分路行軍,以加快撤軍速度。切記,繞過我軍駐紮營地,由叢林小道直接撤回宛秋,途中偃旗息鼓,不得暴露行蹤。眾將領,可聽明白!”


  “明白!”


  台上將領齊聲回應後,分頭各自部署。


  軍令已出,鳴金聲起,旌旗搖動。


  近二十萬大軍向著落神峰外的叢林有序撤退。


  中軍台上隻剩下軒轅橫一人,他緩步走向留下斷後的將士中間,慎重而細致地講解作戰部署。


  此時夜色漸濃,落神峰上很難看清戰場變化,但山峰上的四人都不舍離開。


  “陸哥,王爺這是在撤兵?”


  嫘素素不解地問。


  “好像是的。”


  陸子鬆也不能確定。


  “可是蚩炎和氣宗的軍隊,已經被橫伯伯的大陣給嚇跑了呀!星兒弟弟,橫伯伯為什麽不乘勝追擊,反倒要撤軍呢?”


  嫘月話語中帶著焦急,有點意猶未盡。


  軒轅星沒有做聲,隻是輕輕地搖了搖頭。


  “我們還是回城吧,天黑下來青鳥飛行不太方便。我們也好把戰況稟告夫人,好讓她放心。”嫘素素提醒道。


  “再等等。”


  軒轅星輕聲說出幾個字後,又陷入沉默。異常的冷靜和滿臉的擔憂,讓所有人都不忍心反對他的決定。


  感到疑惑的不隻是嫘月等人,還有戰場高空中的蘭陵飛禽隊。


  “這軒轅戰陣著實厲害,身在其中還未曾多想,現在全盤觀盡,才明白它的可怕。將軍命我等撤離戰鬥,果真是明智之舉。”


  一副將靠近高擎,有感而發,話語中帶著幾分慶幸。


  “是呀!就目前形勢看,軒轅應該占優,不知為何軒轅橫卻在下令撤軍?難不成他又要玩什麽花樣兒?”


  另一副將也湊過來搭話。


  為保存實力,減少傷亡,從一開始高擎就領軍開展遊擊,所以此戰中蘭陵損失不大,而當“天誅地滅”之陣啟動時,全隊早就飛入高空,更是逃過一劫。


  高擎聽到兩人的言語,並沒有過多的表示,兩眼冷冷注視亂箭中竄逃的兵卒,冷冷注視著被鐵箭刺穿的軀體。


  此時的他已經對誰占優、誰失利、誰勝誰負並不太在意,在他看來此次血戰不過是兩敗俱傷。


  他隻是想盡早離開這殺戮的地獄,隻希望讓自己帶領的將士,平安回到蘭陵。


  看著高擎出神的樣子,兩副將不解其意,一人繼續追問:“高將軍,不知道接下來我們作何打算?”


  高擎將眼光從滿布死屍的戰場收回,看了看身後飛禽隊,然後下達命名:“你速派兩名靈獸速度最快的將領,去稟告國師,一切如他所料,軒轅大軍已經撤兵,但要提醒他,此戰軒轅橫雖有損失,但戰場得利後卻迅速退軍,不知何意,請他小心應對。”


  “好!末將馬上安排。”


  “等等!”


  副將準備轉身時,高擎繼續補充到:“還要轉告國師,就說此戰消耗甚大,待修整一日後,我們就直接飛往比垣關同大王匯合,請他多多保重。”


  “遵令!”


  一切布置停當後,高擎帶領不足兩千的飛禽隊,朝著遠處的叢林飛去。


  “撤軍了!撤軍了!……”


  “軒轅撤軍了!……”


  隨著軒轅大軍全線撤退,空中的箭雨也驟然停止,驚駭、惶恐中的蚩炎、氣宗聯軍士兵,好一陣欣喜若狂,大有劫後餘生的解脫。


  薑蠡與楊明昊的援軍,也與八大柱國合兵一處。


  “大王,大王……”


  見到渾身血漬,人事不省的蚩炎天澤,薑蠡痛心疾首。


  “軍師,大王已經昏迷不醒,若不及時救治,恐有性命之憂。”


  蚩炎騏扶著虎背上的蚩炎天澤焦急萬分。


  如果他沒有被軒轅橫重傷,還能以元力救助,可現在各柱國都是油盡燈枯,大軍又人心渙散,作為柱國之首的他,也深感束手無策。


  “哎呀!這軒轅橫出手真是夠狠呀。”


  楊明昊故意抬高嗓門兒,生怕沒人聽見。


  “關心則亂、關心則亂,我看蚩炎王不過是失血過多,一時體虛才導致昏睡,軍師、各柱國不必太過擔心。”


  “少說風涼話,傷的是你氣宗宗主,我倒是看你還笑得出來。”


  蚩炎魅見楊明昊沒有出手相救之意,還話中帶刺,氣不打一處來,掄起斧頭衝向前楊明昊。


  “魅柱國,不可莽撞。”


  薑蠡厲聲嗬斥。


  作為軍師,麵對此時的情形,他必須站出來支撐局麵。


  “現在非常時期,柱國切不可意氣用事,你已經身受重傷不宜動怒,請與各柱國一起帶兵,火速護送大王回營。”


  蚩炎魑也知道薑蠡說得在理,趕緊將蚩炎魅拉住。


  八大柱國不得不忍氣吞聲,帶領士卒朝蚩炎駐地撤退。


  “對對對!還是軍師識大體,此戰你們蚩炎損兵折將,連各柱國可都是遍體鱗傷,還是趕緊回營救治要緊,我看這軒轅橫可以高枕無憂咯!”


  楊明昊再次顯露他的狡黠與老練。


  戰時他派楊明哲、楊明誠帶領一萬人出戰,而留守大量主力人馬,就是等軒轅、蚩炎拚個兩敗俱傷、魚死網破後,再得漁翁之利。


  此間,又看見蚩炎王和八大柱國的傷勢,便料定軒轅橫同樣是受傷不輕。


  當軒轅撤軍之時,他早有帶兵追殺的念頭,如果能趁機斬殺軒轅橫,便可一戰揚名。


  可他又怕軒轅橫用的是誘敵之計,擔心途中設下埋伏,因此故意冷嘲熱諷,以試探薑蠡反應。


  畢竟蚩炎軍中現在能做主、說話的,也隻有他了。


  而且,這些人當中,沒有誰比薑蠡更希望軒轅橫死。


  “楊長老,不必言語相激,你可敢與我聯手,帶領這幾萬援軍追殺軒轅橫?”


  薑蠡早已看出楊明昊的心思,直接挑明,他可不想錯過這難得的複仇機會。


  楊明昊見目的達到,心中暗喜,繼續說道:“軍師果然好膽識,但這軒轅橫號稱戰神,剛才交戰大陣占盡優勢,他不攻飯退,而且退而有序,我怕是他預謀在先,實為誘敵深入,趁著夜色埋兵伏擊。況且,兵貴神速,軍師你這腿,恐有不便吧!”


  楊明昊故意提到薑蠡殘廢的雙腿,無非是想激起薑蠡的怨念,而這一招也著實管用。


  “楊長老多慮了!”


  薑蠡臉色漲紅,雙眼怒視軒轅軍撤退的方向。


  “我早就得到消息,軒轅橫是全軍出動,後方大營空無一人,宛秋也不過幾千老弱病殘,何來兵馬設伏。至於我的腿……”


  薑蠡哽咽片刻後,繼續說道:“至於我的腿嘛,長老就更不用操心了,雖不能行走自如,騎戰馬還是可以的。”


  “來人,給我挑一匹最快的戰馬!”


  薑蠡在士卒的扶持下,騎上戰馬,衝鋒在前。


  “好!明哲、明誠,你們帶軍撤回營地,整頓療傷。其餘氣宗勇士,隨我追殺軒轅橫!”


  楊明昊知道薑蠡素來謹慎,沒有十足把握,他定不會貿然出擊,因此,心中疑慮盡除。一聲令下,六萬人馬追殺而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